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以文化博览建筑的内部公共空间为核心问题和出发点,针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的研究,为内部公共空间的功能与流线设计、空间形式设计、结构与设备管线设计等议题提供具体的优化设计原则和策略。以期提升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的文化内涵和设计品质及作为文化博建筑甚至其它建筑类型内部空间优化设计的参考。首先,论文分析了文化博览建筑与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分为三个方面:先从文化博览建筑的概念与发展脉络着手,探讨了文化博览建筑的特点;再从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组成、分类与发展脉络入手,得出各个历史时期内部公共空间的特点与空间概念的演变;而后着重分析了内部公共空间的特殊性,包括内部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模糊性、通透性、流动性特征。接着,论文从笔者参与的六祖慧能纪念堂、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江门体育及会展中心(会展部分)三个项目分析了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的可能性,并结合问卷调查与实际调研提出了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备下文针对性解决。接下来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分析了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的技术要点,主要分析了内部公共空间功能设计、流线设计与空间组合、空间序列及空间的比例与尺度、结构与设备管线、采光、设计规范。为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优化依据。最后,文章根据上述分析提出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的评价原则是符合相应的功能需求、流线设计与空间组合合理、空间氛围良好、合理创新、符合当下的经济投入水平。在设计原则与技术要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建筑设计的一致性设计、空间形式的完整性设计、基于设计理念的独特性设计三大优化设计策略。最后运用优化设计原则与策略解答了此前三个设计方案中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博览建筑 内部公共空间优化设计 设计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9
- 第一章 绪论19-30
- 1.1 研究背景与源起19-20
- 1.2 研究概述20-25
- 1.2.1 研究的对象及内容20-23
- 1.2.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3-24
- 1.2.3 研究方法24-25
- 1.3 研究现状25-28
- 1.4 研究框架28-29
- 1.5 本章小结29-30
- 第二章 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概述30-50
- 2.1 文化博览建筑概述30-37
- 2.1.1 文化博览建筑的类型30-33
- 2.1.2 文化博览建筑发展史略33-36
- 2.1.3 文化博览建筑的特点36-37
- 2.2 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概述37-40
- 2.2.1 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组成与分类37-39
- 2.2.2 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发展史略39-40
- 2.3 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特征40-49
- 2.3.1 公共性40-41
- 2.3.2 模糊性41-45
- 2.3.3 通透性45-47
- 2.3.4 流动性47-49
- 2.4 本章小结49-50
- 第三章 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设计方案案例分析50-74
- 3.1 六祖慧能纪念堂50-60
- 3.1.1 项目概况50-52
- 3.1.2 设计方案分析52-60
- 3.2 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60-68
- 3.2.1 项目概况60-62
- 3.2.2 设计方案问题分析62-68
- 3.3 江门体育及会展中心(会展部分)68-72
- 3.3.1 项目概况68-69
- 3.3.2 设计方案问题分析69-72
- 3.4 设计方案的问题总结72-73
- 3.5 本章小结73-74
- 第四章 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的影响要素74-96
- 4.1 功能组成74-77
- 4.1.1 文化博览建筑的功能组成74
- 4.1.2 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功能组成74-77
- 4.2 流线组织及空间组合77-81
- 4.2.1 文化博览建筑的流线组织类型77-79
- 4.2.2 文化博览建筑的空间组合模式79-80
- 4.2.3 陈列室的流线组织类型80-81
- 4.3 空间形式81-89
- 4.3.1 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空间序列81-85
- 4.3.2 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比例与尺度85-89
- 4.4 其它影响要素89-95
- 4.4.1 采光形式89-92
- 4.4.2 结构与设备管线92-95
- 4.4.3 防火规范95
- 4.5 本章小结95-96
- 第五章 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的原则与策略96-132
- 5.1 优化设计的评价原则96-97
- 5.1.1 符合相应的功能需求96
- 5.1.2 流线设计与空间组织合理96-97
- 5.1.3 空间氛围良好97
- 5.1.4 合理创新97
- 5.1.5 符合当下的经济投入水平97
- 5.2 优化设计的策略97-112
- 5.2.1 基于建筑设计的一致性设计97-105
- 5.2.2 空间形式的完整性设计105-108
- 5.2.3 基于设计理念的独特性设计108-112
- 5.3 设计方案问题的解决112-131
- 5.3.1 六祖慧能纪念堂112-125
- 5.3.2 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125-129
- 5.3.3 江门体育及会展中心(会展部分)129-131
- 5.4 本章小结131-132
- 总结132-134
- 参考文献134-137
- 附录137-146
- 附录一:图表来源137-138
- 附录二:调查问卷138-140
- 附录三:调查问卷结果统计表140-146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46-147
- 致谢147-148
-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1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来顺;二十世纪博物馆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博物馆;2001年01期
2 甄朔南;什么是新博物馆学[J];中国博物馆;2001年01期
3 黄晓宏;博物馆观众心理学浅析[J];中国博物馆;2003年04期
4 段勇;美国博物馆的公共教育与公共服务[J];中国博物馆;2004年02期
5 刘爱河;;现代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内涵的演变[J];中国博物馆;2005年04期
6 吕嵘;刘启泓;;高层办公建筑内部空间优化设计的探讨[J];基建管理优化;2010年04期
7 柯蕾;;中国科学技术馆设计[J];建筑创作;2006年04期
8 陆保新;博物馆展示方式与展示空间关系研究[J];建筑学报;2003年04期
9 张谨;当代博物馆建筑功能理念的新趋势[J];建筑学报;2004年12期
10 任相松;崔博;;浅析公共建筑中庭的空间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琰;普通高校整体化教学楼群优化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明洁;当代中国文化建筑公共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幸夫;文化建筑综合体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陆保新;博物馆建筑与博物馆学的关联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3 李丹;博物馆建筑空间中的情节性[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刘挺;博览建筑参观动线与展示空间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林琳;格式塔(完形)原理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天津美术学院;2007年
6 陈茜夷;居住小区外部环境优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赵峰;建筑轴线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薛慧聪;现代居住小区环境的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方涛;博物馆建筑空间整合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黄鹤;医院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3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49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