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信息时代博物馆内部体验性空间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18:28

  本文关键词:信息时代博物馆内部体验性空间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时代 博物馆 体验性 内部空间


【摘要】:信息时代,又称为计算机时代、数字时代或者新媒体时代,因信息技术革命而产生。信息时代不仅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爆炸性增长、全球性的信息交流日益便利,更由于信息与智能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博物馆内部体验性空间的研究并非信息时代的新产物,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为更好地进行博物馆体验性空间设计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信息时代,实体博物馆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如数字博物馆的成熟、多种类型展览空间的发展以及人类丰富的文娱生活等。但同时信息化的展示技术、智能化的管理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施工等技术也使博物馆设计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博物馆内部体验性空间设计出现了重视交互性、智慧化、与城市互动的新特点。本文通过对信息时代下博物馆建筑受到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的分析,试图寻找到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体验性空间设计新的可能性,并落实于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法。全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二章,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提出信息时代博物馆设计所面临的挑战。第二部分为第三章,归纳为应对挑战博物馆内部体验性空间设计的原则。第三部分为第四、五章,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法。结合大量实际案例的剖析,提出丰富感官体验、激发互动参与、营造信息化场所的设计策略,从人与展品互动、人与建筑互动、展品与城市互动、多专业配合等角度归纳信息时代博物馆内部体验性空间设计的具体手法,以期对今后的设计实践有所启发。
【关键词】:信息时代 博物馆 体验性 内部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的背景10-11
  • 1.1.1 博物馆建设现状10
  • 1.1.2 信息时代博物馆建筑设计受到的影响10-11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
  • 1.2.1 研究的目的11
  •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1
  • 1.3 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11-13
  • 1.3.1 信息时代11-12
  • 1.3.2 博物馆12-13
  • 1.3.3 体验性空间13
  • 1.4 国内外研究状况13-19
  • 1.4.1 博物馆学领域15-17
  • 1.4.2 计算机科学领域17
  • 1.4.3 设计艺术学的展陈设计17
  • 1.4.4 建筑学方向17-19
  • 1.5 研究的框架结构与方法19-22
  • 1.5.1 研究思路及框架19-21
  • 1.5.2 主要研究方法21-22
  • 第二章 博物馆内部体验性空间界定及信息时代对其设计提出的挑战22-37
  • 2.1 博物馆内部体验性空间概述22-25
  • 2.1.1 起源22-23
  • 2.1.2 界定23-24
  • 2.1.3 发展动力24-25
  • 2.2 发展中的博物馆内部空间特征25-28
  • 2.2.1 工业时代以前的博物馆内部空间特征25-26
  • 2.2.2 现代主义运动时期的博物馆内部空间特征26-27
  • 2.2.3 信息时代的博物馆内部空间特征27-28
  • 2.3 信息时代的特征及其对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的影响28-32
  • 2.3.1 信息时代的特征28-30
  • 2.3.2 信息时代的建筑设计30-31
  • 2.3.3 信息时代传统博物馆受到的冲击31-32
  • 2.4 信息时代博物馆活动的新特点32-36
  • 2.4.1 互动性与参与性33-34
  • 2.4.2 信息化与个性化34-35
  • 2.4.3 娱乐性与游戏性35-36
  • 2.5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信息时代博物馆内部体验性空间设计的趋势37-48
  • 3.1 内部交互性37-38
  • 3.1.1“人”“机”交互37
  • 3.1.2“人”“建筑”交互37-38
  • 3.1.3“人”“人”交互38
  • 3.2 过程智慧化38-45
  • 3.2.1 以展览设计为指导39-41
  • 3.2.2 以使用者行为的数据分析为依据41-42
  • 3.2.3 以信息技术为控制手段42-43
  • 3.2.4 生态系统的智能化控制43-45
  • 3.3 与城市互动45-47
  • 3.3.1 城市公共活动向博物馆内部空间渗透46
  • 3.3.2 博物馆展览活动向城市公共空间渗透46-47
  • 3.4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信息时代博物馆内部体验性空间设计策略48-79
  • 4.1 丰富感官体验48-59
  • 4.1.1 视觉体验49-51
  • 4.1.2 听觉体验51-53
  • 4.1.3 嗅觉体验53-54
  • 4.1.4 触觉体验54-55
  • 4.1.5 感官体验的综合利用55-57
  • 4.1.6 案例分析——中国馆57-59
  • 4.2 激发互动参与59-70
  • 4.2.1 与空间直接互动59-61
  • 4.2.2 借媒介辅助互动61-67
  • 4.2.3 案例分析——广东科学中心67-70
  • 4.3 营造信息化场所70-78
  • 4.3.1 促进信息交流70-72
  • 4.3.2 打造场景信息72-73
  • 4.3.3 展示技术信息73-74
  • 4.3.4 传承文化信息74-76
  • 4.3.5 案例分析——上海玻璃博物馆76-78
  • 4.4 本章小结78-79
  • 第五章 信息时代博物馆内部体验性空间设计方法79-104
  • 5.1 基于人与展品互动的空间设计方法79-88
  • 5.1.1 营造感官体验场景的空间设计79-81
  • 5.1.2 激发动态参与行为的空间设计81-83
  • 5.1.3 灵活可变的大空间设计83-88
  • 5.2 基于人与建筑互动的空间设计方法88-97
  • 5.2.1 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交融88-90
  • 5.2.2 展品参与空间构成90-93
  • 5.2.3 流动空间的新发展93-95
  • 5.2.4 可变空间95-97
  • 5.3 基于展品与城市互动的空间设计方法97-99
  • 5.3.1 展品与城市互动的方式97-98
  • 5.3.2 影像化的空间设计98-99
  • 5.4 基于多专业配合的空间设计方法99-102
  • 5.4.1 以专业需求辅助博物馆内部空间设计99-100
  • 5.4.2 以专业要求决定博物馆内部空间设计100-102
  • 5.5 展望102
  • 5.6 本章小结102-104
  • 结论104-106
  • 参考文献106-109
  • 附录109-11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13-114
  • 致谢114-115
  • 附件11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玲;;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J];中国博物馆;2011年Z1期

2 李林;;以观众体验为核心的博物馆展览设计——以华夏自然蜜蜂博物馆的观众体验设计为案例[J];东南文化;2012年06期

3 李强;信息时代的博物馆[J];华中建筑;2001年03期

4 李万林;钟国友;;以NOX和MVRDV为例浅析当代建筑研究性设计[J];山西建筑;2008年13期

5 陈翔;朱培栋;;临场体验和功能复合——信息化背景下的当代博物馆设计的两种倾向[J];建筑学报;2009年07期

6 袁培煌;李钫;张行彪;;科技航母——广东科学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09年10期

7 ;上海玻璃博物馆[J];城市建筑;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新潮;[N];中国文物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小欣;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蔡良娃;信息化空间观念与信息化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高蓓;媒体与建筑学[D];同济大学;2006年

4 贾巍杨;信息时代建筑设计的互动性[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鹏;信息时代的展览建筑及展示空间设计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贾巍杨;多媒体与建筑设计[D];天津大学;2004年

3 阎明;当代展览建筑与展示空间的形态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白云;FOA建筑师事务所建筑设计观念及设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张才勇;当代多媒体装置与建筑空间环境塑造的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陈珊珊;购物中心公共空间体验性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汤善雯;互动设计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8 李鸿儒;当代美术馆互动式体验空间构成初探[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630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630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8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