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现实主义的谎言”:19世纪后半期艺术与美国的国家重构

发布时间:2017-08-08 15:23

  本文关键词:“现实主义的谎言”:19世纪后半期艺术与美国的国家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风景画 现实隐喻 国家重构 美国性


【摘要】:美国的国家形象隐藏于艺术中,并从建国伊始就有所体现,而绘画所体现出来的美国精神,随着社会背景的发展变化,而发生了转变。本文在十九世纪后半期美国艺术基础上,围绕艺术如何介入国家重构这一命题,探讨美国艺术发展中艺术与“国家性”相互关系的问题。 美国艺术试图脱离欧洲艺术的束缚,但欧洲传统艺术精神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美国试图创作与欧洲不同的“自由”、“民主”艺术,另一方面,艺术的创作又无法完全摆脱欧洲传统艺术,这种矛盾伴随了整个十九世纪的艺术发展。国会大厦修建和世博会展览,无疑显示出了这种尴尬的对立关系,美国艺术家在独立和继承之间寻求平衡,探索自身艺术的独特性,尤其是与国家性的关系。 风景画见证了美国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的过程,承载着民族主义观念崛起的历史重任。哈德逊画派透过风景,寻找艺术介入国家建构过程中的恰当方式,用大自然表现民族、宗教、国家的精神内涵。首先,风景画开阔了美国人的视野,风景画家将表现主题延展至西部和南部的土地,增强了对国家面貌的认识。其次,相较于欧洲大陆,美国风景画具有自身优势,雄伟、壮丽的广袤大地成为美国人民的骄傲,美国人对自己“身份”认识逐渐清晰。第三,哈德逊画派创作的风景画具有建构美国精神的独特性,如托马斯·科尔对哈德逊河流域自然风貌的描绘,更多地把风景赋予宗教的象征意义。最后,随着美国疆域的扩大,风景画增强美国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在建构国家意识上具有积极作用。 美国内战爆发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矛盾,使民族主义观念受到挑战,艺术随着发生转变。历史语境的变化使画家更加关注现实场景的表现,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处理,赋予美国人民坚强、忍耐的精神内涵。同时,摄影技术的发展,真实的记录战争残酷的过程,绘画从观念和手法上要另辟蹊径。以温斯洛·霍默、托马斯·伊肯斯为代表的艺术家,更多地从人性、尊严、日常生活的角度创作,弥合内战南北双方的分歧,进而表达重建时期人们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团结。 进入二十世纪,垃圾箱画派的崛起,美国绘画发生了重要的转向,艺术家目光投向城市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往的题材、风格不再受到重视。风景画与风俗画的变化,看似是美国现实主义艺术的失败,但美国艺术观念却摆脱了传统束缚,变得更加包容和多元,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视野最终成就了美国艺术的辉煌。
【关键词】:风景画 现实隐喻 国家重构 美国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110.9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引言9-19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9-11
  • (一) 选题缘由9-10
  • (二) 研究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三、研究构想与路径、时段15-16
  • (一) 研究构想15-16
  • (二) 研究路径16
  • (三) 研究时段16
  • 四、关键词定义16-19
  • (一) “现实主义”16-17
  • (二) “历史画”17-19
  • 第一章 国会大厦的装饰与美国19世纪绘画19-31
  • 第一节 作为“模本”的美国国会大厦装饰画19-25
  • (一) 国会大厦绘画19-20
  • (二) 绘画筛选的标准20-22
  • (三) “华盛顿升天图”和四幅画作22-25
  • 第二节 作为“国家形象”的世博会25-31
  • (一) 纽约水晶宫25-27
  • (二) 费城博览会27-31
  • 第二章 哈德逊河画派的“美国性”31-51
  • 第一节 风景画中的“身份认同”31-44
  • (一) 开创者:托马斯·科尔31-38
  • (二) 追随者:弗雷德里克·E·丘奇38-41
  • (三) “美国性”的建构41-44
  • 第二节 风景画中的“优越感”44-51
  • (一) “独特景致”的兴起44-46
  • (二) “原始风景”的记录46-47
  • (三) “主流视野”的淡出47-51
  • 第三章 现实的视觉隐喻:美国的社会生活51-65
  • 第一节 霍默笔下的生活51-57
  • (一) 绘画观念的坚守51-53
  • (二) 乡村生活的缅怀53-55
  • (三) “大海”:精神的外延55-57
  • 第二节 依肯斯:绘画中的“美国性”57-65
  • (一) “个性”与“坚持”57-59
  • (二) 伊肯斯的“美国性”59-61
  • (三) “现实化”与“美国化”61-65
  • 第四章 艺术观念的变革65-75
  • 第一节 “平民”视角:国际化65-69
  • (一) 乡村景色“远去”65-66
  • (二) 都市与平民生活66-69
  • 第二节 “观念”独立:垃圾箱画派69-75
  • (一) “趣味”多样化69-71
  • (二) “观念”独立71-75
  • 结语75-77
  • 参考文献77-83
  • 致谢83-85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向林;;历史画与历史题材绘画[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张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国美术史研究[J];美术;2010年03期

3 孙哲;;剖析美利坚:美国、美国人和美国精神[J];美国问题研究;2004年00期

4 王岩;从“美国精神”到实用主义——兼论当代美国人的价值观[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 雨蓝;美国画家汤姆·艾肯斯[J];美术;1979年01期

6 邵大箴;从《补网》看霍默的绘画特色[J];名作欣赏;1980年02期

7 钱志坚;;探寻19世纪 美国艺术的趣味[J];收藏;2012年17期

8 段运冬;;“介入性”与新世纪以来中国主流电影的嬗变[J];文艺研究;2011年10期



本文编号:640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640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8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