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安吉生态博物馆试析

发布时间:2017-09-13 11:26

  本文关键词:安吉生态博物馆试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博物馆 安吉 乡村建设 中心馆 文化礼堂


【摘要】:生态博物馆从产生到现在,已有4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生态博物馆理论传入我国,其对于自然、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活态保护的理念被广泛探讨。我国先后在贵州、广西、云南、内蒙古等地开始了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但是在实践中,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居民参与度不够等问题不断涌现,制约着生态博物馆的发展。安吉生态博物馆是我国“第三代”生态博物馆的代表之一,本文在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概述了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兴建过程、发展现状,总结和分析安吉生态博物馆管理运营模式,探讨安吉生态博物馆在乡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其他生态博物馆发展情况,探讨我国生态博物馆建设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生态博物馆产生的背景、总结了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历程。阐述研究安吉生态博物馆的意义,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概述了安吉生态博物馆总体情况。从安吉历史文化、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介绍了安吉县的概况。总结安吉生态博物馆建设背景及建设过程,分析博物馆“大美之言”的主题内涵。并对安吉生态博物馆中心馆、专题馆和村落展示馆的建设情况、展览内容进行概括。第三部分讨论了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发展模式。从安吉生态博物馆的组织管理模式、运营模式,探讨了安吉生态博物馆在宏观协调、各分馆初期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在专家、居民参与管理程度以及博物馆统筹管理、研究及后续发展等方面的不足。同时分析安吉生态博物馆的陈列情况以及基础建设中的优点和不足,并且概述了安吉生态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第四部分是从乡村建设的角度分析安吉生态博物馆建设。在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中,生态博物馆对于乡村社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以及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在居民的认识程度、后续力量等方面存在问题。第五部分是对生态博物馆发展的一些思考。通过对比我国“三代”生态博物馆相同点以及不同点,探讨政府、社区居民的定位及其对于生态博物馆的意义及影响,以及生态博物馆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民俗文化村、文化礼堂与生态博物馆比较,提出了“中心馆+文化礼堂”的生态博物馆建设模式设想。此外,本文从生态博物馆前期准备、社区居民教育、调动居民参与形式、博物馆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出发,对生态博物馆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生态博物馆 安吉 乡村建设 中心馆 文化礼堂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69.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8-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3-16
  • 第二章 安吉生态博物馆概况16-26
  • 一、安吉概况16-17
  • 二、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兴建17-19
  • (一) 建设背景及建设过程17-18
  • (二) 主题定位18-19
  • 三、安吉生态博物馆基本情况概述19-26
  • (一) 安吉生态博物馆中心馆20-22
  • (二) 专题馆及村落展示馆22-26
  • 第三章 安吉生态博物馆发展模式分析26-42
  • 一、安吉生态博物馆的组织管理模式26-30
  • (一) 组织管理机构26-27
  • (二) 组织管理模式分析27-30
  • 二、安吉生态博物馆的运营模式30-33
  • (一) 运营模式概述30-32
  • (二) 资金来源32
  • (三) 运营模式分析32-33
  • 三、安吉生态博物馆陈展情况33-36
  • (一) 各个展馆基本陈列情况33-35
  • (二) 临时展览35-36
  • 四、安吉生态博物馆基础建设及藏品保管36-40
  • (一) 优点36-38
  • (二) 不足之处38-40
  • 五、安吉生态博物馆社会教育40-42
  • 第四章 乡村建设视角下的安吉生态博物馆42-54
  • 一、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42-43
  • (一) 指导思想42
  • (二) 总体目标42-43
  • (三) 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博物馆43
  • 二、安吉生态博物馆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43-52
  • (一) 生态博物馆乡村社区服务功能得到发挥43-46
  • (二) 生态博物馆促进乡村地方产业的良性发展46-48
  • (三) 生态博物馆促进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48-52
  • 三、乡村建设中的安吉生态博物馆存在的问题52-54
  • 第五章 生态博物馆相关问题探讨54-68
  • 一、中国“三代”生态博物馆比较分析54-59
  • (一) 相同之处54-55
  • (二) 不同之处55-56
  • (三) 中国“三代”生态博物馆建设相关问题探讨56-59
  • 二、生态博物馆相近概念分析59-62
  • (一) 民俗文化村与文化礼堂概念界定60
  • (二) 民俗文化村、文化礼堂与生态博物馆辨析60-62
  • 三、对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几点建议62-68
  • (一) “安吉模式”适用性及“中心馆+文化礼堂”的发展模式设想62-63
  • (二) 生态博物馆建设要有充分的前期准备63-64
  • (三) 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提高社区居民的专业素养64-65
  • (四) 关注社区现状,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65
  • (五) 加强生态博物馆之间的联系65-68
  • 结语68-70
  • 参考文献70-74
  • 附录74-82
  • 致谢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单霁翔;;探讨社区博物馆的核心理念(上)[J];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02期

2 雨果·戴瓦兰;宋向光;;未来的社区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2011年Z1期

3 潘守永;;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生态博物馆建设困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单霁翔;;安吉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核心理念[J];今日浙江;2011年02期

5 黄小钰;;生态博物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是冲击[J];文化学刊;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兵武;[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N];中国文化报;2011年



本文编号:843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843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6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