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身披戏服
本文关键词:世界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身披戏服
【摘要】:“人生如戏,戏若人生” “戏”本是为人所编撰,就会因时代主题的不同而产生多样的创作方式和手段。“戏”既是基于人生经验的折射方式,不同国家、区域、民族就会有着典型的不同特征和“折射”条件。基于此,今天的人生主题必有今天的对“戏”的认识,途径和表达需求。 戏剧性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空间,艺术空间中,进行着“化学反应”。通过它自身的张力,在艺术语境中渗透出更大的舞台效力,捕捉着观者的视觉焦点,刺激着观者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同时,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创作手法,“戏剧性”在我们的艺术作品中显现的淋漓尽致。它的视觉张力,它的感官刺激,它的‘戏剧’呈现,无不牵引着我们进入到这个“境”中,去更全面,更彻底的感受艺术作品所带出的能量和讯息。 本文希望通过剖析“戏剧性”的定义及其所涉及的范畴,来结合我们的艺术创作,从而进发出更多的艺术呈现方式,艺术创作语法和作品展示陈列空间。如:我们的橱窗(我们暂且可以称之为——便携式展览空间)。似乎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的呈现空间,展览形式。“戏剧性”不仅仅是传统戏剧中的剧场显现,还可以嫁接出更多的艺术形态。本文还将在分析戏剧性的同时,通过对“类舞台”的总结和归类,开发出我们日常社会中具有戏剧性的空间,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戏剧性 视觉焦点 艺术语境 类舞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02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一 戏剧性的传统呈现和嫁接8-14
- 1.1 戏剧性的传统定义8
- 1.2 传统戏剧性的体现和承载方式8-9
- 1.3 戏剧性的重新嫁接——戏剧性中的荒诞性9-11
- 1.4 戏剧性在日常的具体呈现及社会空间中的类舞台11-12
- 1.5 类舞台在艺术语境中的舞台效力12-14
- 二 戏剧性在艺术语境中的挥发14-24
- 2.1 戏剧性促成的几大条件要素14-15
- 2.2 促成戏剧性的方法论的具体分析及其在社会空间和艺术作品中的施效15-21
- 2.3 戏剧性在艺术语境中的呈现及其舞台张力21-24
- 三 新的领域的可能性24-30
- 3.1 戏剧性在艺术创作手法上的新的可能性24-25
- 3.2 橱窗的新的身份25-27
- 3.3 戏剧性所连带的更多领域的可能性27-30
- 结语30-31
- 致谢31-32
- 注释32
- 参考文献3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戴媛媛;;《说文解字》“心”部字与常用简化汉字对应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徐晓宇;;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曹佳蕾;;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6 张睿海;孟娟;;生态农业开发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7 陈文武;;农民和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特征及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8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左慧芳;;建构主义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叶松庆;;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与企业家精神培养的相关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建先;;政府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安卫华;;积极应对入世,建设信用政府[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6 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王立志;;企业培训体系建设[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郑伯承;;世界语与术语工作[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翁奕波;;论学术期刊的准商品属性[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10 王建军;;《汉字部首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2009)读后[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詹晓阳;基层政府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应云总;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安琪;企业文化视域中的青年职工政治社会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文静;初中生课堂违纪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06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906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