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我国城市体育旅游资源与产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0:10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市体育旅游资源与产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 体育旅游 资源 产品


【摘要】:旅游是战略性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城市是旅游业的核心、主体和结构性支撑条件。城市体育旅游是现代生活性服务业的新领域、新业态、新热点。正为越来越多城市政府所关注和重视。研究拟从城市经营理念出发,从供给的视角,,运用旅游学的理论,廓清城市体育旅游的资源、产品等基本理论,对主要的城市体育旅游产品进行系统梳理和旅游效应进行实证,旨在为一些城市政府有重点、分类别的选择和植入城市体育旅游产品,丰富城市旅游的产品体系,增强其城市旅游的吸引力、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参考;为转型升级中的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旅游强国、体育强国的建设步伐提供有益的视角。 在旅游消费从观光向观光、康体、体验、休闲、度假转型升级背景下,城市体育研究是城市旅游吸引力、竞争力提升,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诉求;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关键着力点,是回答城市体育旅游实践中所提问题的现实需要。其于城市旅游,将有助于其理论的建设和完善;于整个旅游学,则具有理论补缺的意义;于体育产业的理论体系,则具有充实、深化的价值。对指导城市功能转变,丰富城市文化生活,使城市变得更加文明、健康、宜居,更好的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国旅游强国、体育强国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旅游本底趋势、调查、专家咨询、案例等方法,基于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城市经营、城市旅游、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区位等理论,从供给的视角,阐述了城市体育旅游的基础理论,对城市体育旅游产品进行了系列化梳理,着重考察了典型城市体育旅游产品的旅游效应。 论文由导论、正文、结论、附录等几部分构成。正文共分七个部分。 正文部分首先对城市体育旅游的概念、资源、产品等基础理论进行了廓清,然后对城市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城市体育场地旅游产品、城市体育演艺旅游产品、城市体育节事旅游产品四种目前主要产品的相关理论及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的结论与建议如下: 在旅游供给的视角,体育旅游是以各种体育活动或有关体育的实体景观作为吸引物而产生的一系列旅行、游览活动的总称。城市体育旅游是以城市建成区为核心、辐射广大城郊在内的以各种体育活动或有关体育的实体景观作为吸引物而产生的一系列旅行、游览活动的总称。具有完善城市旅游产品种类结构、季节结构,提高城市旅游吸引力、影响力,促进和激活城市旅游消费的功能。 城市体育旅游资源是以城市为时空载体,能够被开发、利用形成体育吸引物的各种客观要素。依资源属性,可分为城市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城市体育旅游社会资源;具有区位性、开放性、聚散性特点。 城市体育旅游产品广义上是指城市所提供的各种体育吸引物、相关的有形服务设施和无形服务的总和;中义上是指由城市提供的各种体育吸引物及相关的有形服务设施;狭义上是指城市提供的各种体育吸引物。主要包括10个类型:城市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城市体育场地旅游产品、城市体育演艺旅游产品、城市体育节事旅游产品、城市体育实体景观旅游产品、城市体育会展旅游产品、城市体育修学旅游产品、城市体育保健旅游产品、城市体育度假旅游产品、城市体育主题公园旅游。 案例实证表明,城市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城市体育场地旅游产品、城市体育演艺旅游产品、城市体育节事旅游产品4类主要城市体育旅游产品在丰富和完善城市旅游的产品结构、吸引游客对城市造访、活跃和促进城市旅游消费方面均有显著的作用。 随着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和旅游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在建设体育强国和旅游强国的背景下,城市体育旅游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建议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加强合作,在“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评选中增列“中国最佳体育旅游城市”评选;建议城市政府在选择发展城市体育旅游产品时,应与城市发展定位相符合、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一致、与城市旅游规划相协调、与城市体育发展相结合。力争“多元一品”;实施产业化运营;注重借助产品,塑造城市品牌;注重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生成新的景源点;坚持市场性与公益性相结合;实施旅游体育化、体育旅游化战略;积极打造城市体育旅游引擎区,与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国家旅游局重点培育的旅游功能区积极对接,争取相关的政策、技术、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城市 体育旅游 资源 产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80-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1 导论14-34
  • 1.1 研究缘起14-16
  • 1.2 文献综述16-28
  • 1.2.1 城市旅游的研究16-17
  • 1.2.2 体育旅游的研究17-25
  • 1.2.3 城市体育旅游的研究25-28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28-30
  • 1.3.1 研究目的28-29
  • 1.3.2 研究意义29-30
  • 1.4 研究对象、视角、方法与技术路线30-34
  • 1.4.1 研究对象30
  • 1.4.2 研究视角30
  • 1.4.3 研究方法30-32
  • 1.4.4 技术路线32-34
  • 2 城市体育旅游概述34-50
  • 2.1 城市体育旅游的理论基础34-38
  • 2.1.1 环城游憩带(ReBAM)理论34-35
  • 2.1.2 旅游产品理论35-36
  • 2.1.3 城市经营的理论36
  • 2.1.4 城市旅游理论36-37
  • 2.1.5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37-38
  • 2.1.6 旅游区位理论38
  • 2.2 城市体育旅游的概念与特征38-46
  • 2.2.1 城市体育旅游的概念38-44
  • 2.2.2 城市体育旅游的发展特征44-46
  • 2.3 城市体育旅游的功能46-49
  • 2.3.1 促进和激活城市旅游消费46-47
  • 2.3.2 调整城市空间结构47-48
  • 2.3.3 增强城市竞争力48
  • 2.3.4 美化城市生活环境48-49
  • 本章小结49-50
  • 3 城市体育旅游资源50-64
  • 3.1 城市体育旅游资源概念50-52
  • 3.1.1 资源的概念50
  • 3.1.2 旅游资源的概念50-51
  • 3.1.3 城市旅游资源的概念51
  • 3.1.4 体育旅游资源及城市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51-52
  • 3.2 城市体育旅游资源分类52-60
  • 3.2.1 资源的主要分类52-53
  • 3.2.2 旅游资源的主要分类53-55
  • 3.2.3 城市资源的主要分类55
  • 3.2.4 城市旅游资源的主要分类55-56
  • 3.2.5 体育旅游资源的主要分类56-57
  • 3.2.6 城市体育旅游资源的主要分类57-60
  • 3.3 城市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作用60-62
  • 3.3.1 城市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60-61
  • 3.3.2 城市体育旅游资源的作用61-62
  • 本章小结62-64
  • 4 城市体育旅游产品64-81
  • 4.1 城市体育旅游产品的概念64-66
  • 4.1.1 国内外关于城市体育旅游产品的基本认识64-65
  • 4.1.2 城市体育旅游产品的界定65-66
  • 4.2 城市体育旅游产品的类型66-76
  • 4.2.1 城市体育旅游产品生成路径66-67
  • 4.2.2 城市体育旅游产品生成条件67-71
  • 4.2.3 城市体育旅游产品的类型71-76
  • 4.3 城市体育旅游产品开发76-79
  • 4.3.1 城市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内涵76-77
  • 4.3.2 城市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77-78
  • 4.3.3 城市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模式78-79
  • 本章小结79-81
  • 5 城市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及案例实证81-113
  • 5.1 城市体育赛事旅游产品概述81-86
  • 5.1.1 城市体育赛事旅游产品的概念81-82
  • 5.1.2 城市体育赛事旅游产品的性质82-83
  • 5.1.3 城市体育赛事旅游产品的特点83-84
  • 5.1.4 城市体育赛事旅游产品的分类84-86
  • 5.2 城市体育赛事旅游产品效应分析86-94
  • 5.2.1 城市体育赛事旅游产品效应的形成机制86-89
  • 5.2.2 城市体育赛事旅游产品效应分析89-94
  • 5.3 城市观赏型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实证94-105
  • 5.3.1 研究方法:旅游本底趋势法95
  • 5.3.2 29 届奥运会对北京市的旅游效应95-104
  • 5.3.3 本节结论与讨论104-105
  • 5.4 城市参与型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实证105-111
  • 5.4.1 厦门国际马拉松简况106
  • 5.4.2 厦门国际马拉松的旅游效应106-109
  • 5.4.3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旅游的成功原因与借鉴109-111
  • 本章小结111-113
  • 6 城市体育场地旅游产品及案例实证113-132
  • 6.1 城市体育场地旅游产品概述113-117
  • 6.1.1 城市体育场地旅游产品的概念113
  • 6.1.2 城市体育场地旅游产品的特点113-115
  • 6.1.3 城市体育场地旅游产品的分类115
  • 6.1.4 城市体育场地旅游产品效应分析115-117
  • 6.2 国外典型城市体育场地旅游产品117-122
  • 6.2.1 美国迪斯尼主题乐园118-119
  • 6.2.2 法国地中海俱乐部119-120
  • 6.2.3 英国塔姆沃思(Tamworth)室内滑雪120-121
  • 6.2.4 荷兰鹿特丹的热带娱乐园121-122
  • 6.3 城市体育场地旅游产品实证122-130
  • 6.3.1 城市陆地体育场地旅游产品:哈尔滨与海口案例122-129
  • 6.3.2 城市海洋体育场地旅游产品:三亚案例129-130
  • 本章小结130-132
  • 7 城市体育演艺旅游产品及案例实证132-148
  • 7.1 城市体育演艺旅游产品概述132-139
  • 7.1.1 城市体育演艺旅游产品概念132-133
  • 7.1.2 城市体育演艺旅游产品特点133-134
  • 7.1.3 城市体育演艺旅游产品分类134-137
  • 7.1.4 城市体育演艺旅游产品的功能137-139
  • 7.2 城市体育演艺旅游产品实证139-146
  • 7.2.1 登封武术旅游概况139-141
  • 7.2.2 登封武术演艺旅游产品141-144
  • 7.2.3 成功原因与借鉴144-146
  • 本章小结146-148
  • 8 城市体育节事旅游产品及案例实证148-169
  • 8.1 城市体育节事旅游产品概述148-152
  • 8.1.1 城市体育节事旅游产品概念148-149
  • 8.1.2 城市体育节事旅游产品分类149-150
  • 8.1.3 城市体育节事旅游产品特征150-152
  • 8.2 城市体育节事旅游产品效应分析152-155
  • 8.2.1 城市体育节事旅游产品积极效应152-154
  • 8.2.2 城市体育节事旅游产品消极效应154-155
  • 8.3 我国城市体育节事旅游产品实证155-168
  • 8.3.1 潍坊国际风筝节155-163
  • 8.3.2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163-168
  • 本章小结168-169
  • 9 研究总结169-173
  • 9.1 结论与建议169-171
  • 9.1.1 结论169-170
  • 9.1.2 建议170-171
  • 9.2 创新与不足171-173
  • 9.2.1 创新171
  • 9.2.2 不足171-173
  • 致谢173-175
  • 参考文献175-186
  • 附件一:各地实地调研情况186-188
  • 附件二:各地座谈调研纪要188-205
  • 附件三:全国体育旅游专项调查问卷205-208
  • 附件四:主要学习经历208-2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鲲,张西平,朱恺;关于我国开展体育旅游的市场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王守恒,叶庆晖;体育赛事的界定及分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佟玉权;龙花楼;;城市旅游资源系统及其质量评价[J];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11期

4 王志东;2008年奥运会对山东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J];财贸经济;2002年11期

5 郑岩;大连市实施奥运旅游战略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孙根年;我国境外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科学意义[J];地理科学;1998年05期

7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2期

8 孙根年;马丽君;;基于本底线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客流量预测[J];地理研究;2008年01期

9 杨丽娟,戴光全;城市体育旅游产品及其产品策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10 周建明;旅游资源分类评价的规划学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旭科;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10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910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9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