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群体
发布时间:2017-10-06 11:16
本文关键词:漂泊的群体
更多相关文章: 外省籍西画家 50年代 台湾美术 自我放逐 现代美术变革
【摘要】:本文为画家群体讨论,主体为“50年代渡海来台外省籍西画家”。1949年大批外省籍西画家随国民政府渡台,他们在大陆时期已于美专完成学业,美学意识直接渊源自30、40年代大陆地区的各种美术思潮,尤其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思潮有密切的联系。50年代国民政府渡台后重新建立了台湾美术版块,外省籍西画家在大型美术机构及展览的成立上,占了主导性的地位,然而这批外省籍西画家在完成这项美术奠基工作后,却因美学或政治意识的缘故,在50年代中末期渐渐淡出台北画坛,部分移居海外,因此这群在台湾美术史上卓然有功的外省籍西画家难以被定位。本文以外省籍画家的群体研究,藉由其历史境遇及作用,意欲重新探讨50年代的台湾美术全貌,并且试图还原这群西画家的历史定位。 第一章,绪言:国民政府渡台之后在政经文化方面的强势举措,造成50年代的本省与外省族群分立。台湾美术史的研究发端于本土意识高涨的70年代,对于50年代外省人主导的官方美术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于是在写作策略上将这群当时实际占据主导地位的外省画家边缘化。本章重点阐述这群外省籍西画群体在现今台湾美术史中所处的状态,同时指明其研究意义。 第二章,外省籍西画家与战后台湾美术版块:本章讨论50年代政府成立的美术机构、社团组织以及大型美术活动,还有美术相关科系,并且藉此讨论美术圈主流人物流派分布,以及师承关系。 第三章,外省籍西画家的美学思想来源:外省籍西画家的美学思想来源有二,一为“30年代的现代美术思潮”,二为“40年代的抗战美术”,本章分别叙述50年代在台湾传播美学思想的几位重要外省籍西画家,及其在大陆时期的美学渊源。 第四章,外省籍西画家与50年代台湾美术运动:50年代台湾三大美术运动分别为“战斗文艺运动”、“新艺术运动”及“现代画运动”,本章探讨在三场运动中几位外省籍西画家的作用。 第五章,外省籍西画家的个案分析:本章选取几位代表性的外省籍西画家,由其生平作品具体探讨50年代外省籍画家群体的历史境遇,剖析大时代背景及流亡经历在他们美学意识上的影响。 第六章,结论:50年代在政治变局中的自我放逐者及推动台湾中国画变革的现代实践者,本文以为这是他们的历史境遇及作用。
【关键词】:外省籍西画家 50年代 台湾美术 自我放逐 现代美术变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120.9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一章 绪论10-23
- 第一节 选题缘起10-14
- 一 从渡海来台的国画家与西画家分辨两种价值取向10-11
- 二 从西画家的省籍身份梳理两大学术系统11-12
- 三 外省籍西画家在目前台湾美术史写作中的问题12-14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一 台湾美术史学界的相关研究14-16
- 二 大陆及国外美术史学界的相关研究16-17
- 第三节 本文研究重点与难点17-21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构架21-23
- 第二章 外省籍西画家与战后台湾美术版块23-49
- 第一节 战后政府美术机构及社团组织23-32
- 第二节 战后的台湾师范大学32-43
- — 1949年以前大专院校西画师资的基本来源32-36
- 二 1950年后西画师资的基本构成36-37
- 三 1950年后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定位37-43
- 第三节 战后设立的政治作战学校美术组43-45
- 第四节 美术圈主流人物师承与流派分布45-49
- 第三章 外省籍西画家的美学思想来源49-82
- 第一节 来源之一:30年代的现代美术思潮49-65
- 一 李仲生与决澜社的先锋意识49-60
- 二 何铁华与陈抱一的新兴艺术观60-65
- 第二节 来源之二:40年代的抗战美术65-82
- 一 “中大”系统与抗战美术中的写实思潮66-70
- 二 “三厅”组织与抗战美术中的政治宣传70-74
- 三 “左翼”木刻与抗战美术中的批判精神74-82
- 第四章 外省籍西画家与50年代台湾美术运动82-112
- 第一节 战斗文艺运动83-93
- 一 张道藩与官方文艺政策83-89
- 二 刘狮、梁氏兄弟与政战美术89-93
- 第二节 新艺术运动93-102
- 一 赴台后的香港廿世纪社与《新艺术杂志》93-99
- 二 何铁华的“新艺术研究所”与“自由中国美展”99-102
- 第三节 “现代画”运动102-112
- 一 从“七人联展”到“现代画联展”103-104
- 二 从“四人联合西画展”到“五月画展”104-108
- 三 李仲生画室与“东方画会”108-112
- 第五章 外省籍西画家的个案分析112-145
- 第一节 离散与流转:朱德群的台湾经历113-120
- 第二节 帝乡与原乡:席德进的文化情结120-126
- 第三节 边缘上突破:刘国松的创作理念126-134
- 第四节 单纯的诗意:林克恭的艺术态度134-145
- 第六章 结论145-163
- 一 有关历史境遇:五十年代政治变局中的自我放逐者147-151
- 二 有关历史作用:推动台湾中国画变革的现代实践者151-154
- 三 有关历史意义:中西美术语汇融合的全球化趋势154-163
- 参考文献163-177
- 图表索引177-182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182-183
- 致谢1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步乃;去台木刻家黄荣灿的牺牲经过与生平行迹[J];台声;1994年04期
,本文编号:982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982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