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利率市场化与农村正规金融的经济绩效

发布时间:2017-10-20 16:37

  本文关键词: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利率市场化与农村正规金融的经济绩效


  更多相关文章: 利率市场化 社会资本结构效应 动态面板GMM


【摘要】:本文从借款人类型社会资本结构效应出发,考察了利率市场化与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绩效之间的关联机制。与已有理论不同的是,这一机制的逻辑是,利率市场化通过社会资本对借款人类型的鉴别作用,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的信息获取能力内生化,从而影响了其经济绩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给出了关于利率市场化与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关系的两个命题,进而据此提出了一个可以验证的推论。然后,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利率改革的阶段划分,本文利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对推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了利率市场化对于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研究结果的意义在于:即使对于具有严重不完全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仍应重视市场化的利率价格机制的建设,市场的不完全性不应成为阻碍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理由。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社会资本结构效应 动态面板GMM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12BJY099)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0YJC790317)的资助
【分类号】:F822.0;F832.35;F224
【正文快照】: -引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不完全,通常被认为是农村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而由此衍生出的一个逻辑是,数量而非价格应当在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中起更为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表明,分割的农村金融市场所导致的后果是高企而极度离散的农村利率水平(Aleem,1990;Udry,1991;Ngu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光和;汤芳桦;;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1期

2 张杰;中国金融改革的检讨与进一步改革的途径[J];经济研究;1995年05期

3 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4 马光荣;杨恩艳;;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J];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5 杨汝岱;陈斌开;朱诗娥;;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11年11期

6 许崇正;高希武;;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年09期

7 唐礼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04期

8 李喜梅;;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形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04期

9 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及其金融结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年11期

10 郭沛;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估算[J];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静;漆雁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Z1期

2 李明桥;于岚;;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完善农村正规金融的可行性——基于制度和功能的视角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3 陈辉;刘钟钦;贾伟生;;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4 阚先学;韩秀兰;;农民增收与农村金融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5 秦社华;;金融支持对农户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苏北5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6 刘恩云;;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7 谭贵华;;论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中的金融保障[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0年00期

8 翟敏;;浙江省农村金融如何更好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J];北方经济;2010年22期

9 杨卫华;孔荣;;农户间借贷信任影响因素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08期

10 宁薛平;文启湘;;金融中介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经验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磊;收入分配与金融结构:中国与OECD国家的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3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务伟;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陶珍生;我国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吴言林;金融发展中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融资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滕昭君;民间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朱少洪;农户信贷约束实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9 陈文俊;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凌峰;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谢添行;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高新会;莱芜市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丁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谢宗藩;中国农地金融制度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罗亦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因素检验[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倩;青岛市民间借贷中介机构行为特征与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赵新建;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姚佳成;大石桥市农民信贷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汪辉;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耀军;;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经济增长效应[J];财经研究;2009年12期

2 段景辉;陈建宝;;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非参数逐点回归解析[J];财经研究;2011年01期

3 张杰;中国银行制度改革的经济分析[J];财贸经济;1994年11期

4 许晓东,谢元态,吕莉萍;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新型农村资本支持体系研究[J];金融论坛;2004年08期

5 翟照艳,王家传;农村资金外流的渠道与规模[J];调研世界;2004年04期

6 郭勇;;非正规金融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对益阳的实证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7 李广众,陈平;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多变量VAR系统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8 朱守银,张照新,张海阳,汪承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9 冯兴元;温州市苍南县农村中小企业融资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10 王冀宁;赵顺龙;;外部性约束、认知偏差、行为偏差与农户贷款困境——来自716户农户贷款调查问卷数据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海峰;曾霖;;对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成因的博弈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周林;;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缺陷分析[J];知识经济;2009年03期

3 黄定成;;江西农村正规金融实证分析[J];价格月刊;2009年10期

4 王磊玲;罗剑朝;;农村正规金融会抑制经济增长吗?——以陕西为例[J];经济经纬;2011年05期

5 李江斐;钱龙;;维护农民平等金融权——基于改进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角度[J];吉林农业;2011年11期

6 龙海明;柳沙玲;;多重均衡条件下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8年06期

7 陈敏;孙静;;关于黑龙江省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思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葛永波;王家传;苑壮;;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信贷效力考量[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12期

9 曲小刚;李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年02期

10 仇冬芳;宁宣熙;;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及管理[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宏瑾;高晓红;纪淼;;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科;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缺失的制度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磊玲;陕西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海峰;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市场残缺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2 宋文杰;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68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068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b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