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02:23
本文关键词:全流通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研究
【摘要】:我国从2005年股改正式启动至今,已有四分之三的股改限售股成功解禁而进入流通,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开启,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行为模式也随之变化。股改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获利渠道变得更加多样而复杂化,由股改前单一从公司内部转移收益,转变为从外部获取资本利得与从内部转移收益两者问的权衡,若继续股改前单纯的“掏空”行为可能让大股东得不偿失,所以,大股东将综合运用“掏空”行为,“支撑”行为和二级市场的交易行为,并分为多个阶段进行,以期获得最大收益。 本文在借鉴了前人有关“掏空”行为成本模型、最优减持模型和整体决策模型后,构建了适合本文控股股东行为决策的分析模型,通过特有的三阶段行为决策并进行逆向分析,得到有关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减持行为和“支撑”行为的影响因素。 针对我国沪深两市完成股改的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并剔除2005-2012年间被实施特殊处理的公司,得到了1109个样本,以控股股东减持比例和“支撑”比例作为被解释变量,市净率、初始持股水平、控制权私有收益乘数等作为解释变量,行业属性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是否为国有背景性质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实证回归,得出,控股股东最优减持比例与上市公司市净率、减持前持股比例、外部法制环境和上市公司股改后所有者权益正相关,与上市公司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股权集中度和资产注入规模负相关。同时,控股股东最优“支撑”比例与公司注入资产获得的增持股份比例正相关,而其与市净率和股改后持股比例的关系,由于对市场强有效性的前提设置而无法得出确切的结果。 最后结合全文的研究分析,在研究所得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公司治理,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信息披露,建立有效的投资者法律保护体系;创新监管方式,规范大股东行为的各项引导和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全流通 控股股东 侵占 掏空 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F22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导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2
- 1.1.1 股权分置改革与全流通10-11
- 1.1.2 资本市场资产注入的政策性支持11
- 1.1.3 大股东减持条件成熟11-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13-14
- 1.3.1 研究方法13
- 1.3.2 研究框架13-14
- 1.4 本文特色与创新点14-16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6-26
- 2.1 基础理论16-17
- 2.1.1 产权理论16
- 2.1.2 委托代理理论16-17
- 2.2 大股东与公司治理17-26
- 2.2.1 国外研究综述17-21
- 2.2.2 国内研究综述21-26
- 第三章 全流通条件下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的机理和特征26-28
- 3.1 全流通条件下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26-27
- 3.2 股权分置改革使大股东的获利渠道与方式发生转变27-28
- 第四章 全流通条件下大股东效用最大化模型28-44
- 4.1 本文模型的借鉴基础28-36
- 4.1.1 “掏空”行为成本模型28-30
- 4.1.2 最优减持模型30-32
- 4.1.3 整体决策模型32-36
- 4.2 对上述借鉴基础模型的评述36-37
- 4.3 全流通条件下大股东效用最大化模型37-44
- 4.3.1 模型基本框架37-44
- 第五章 全流通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实证研究44-54
- 5.1 研究假设44-45
- 5.1.1 减持动因假设44-45
- 5.1.2 “支撑”动因假设45
- 5.2 样本与数据45-46
- 5.3 变量定义46-48
- 5.3.1 被解释变量46
- 5.3.2 解释变量46-48
- 5.3.3 控制变量48
-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48-54
- 5.4.1 控股股东减持行为研究模型48-51
- 5.4.2 控股股东“支撑”行为研究模型51-54
- 第六章 完善上市大股东行为的对策和建议54-58
- 6.1 加强公司治理,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54-55
- 6.1.1 完善股权结构,弱化股权集中度54
- 6.1.2 强化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54-55
- 6.2 建立有效的外部法制体系55-56
- 6.2.1 推行股东“实质平等”原则55
- 6.2.2 完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55-56
- 6.3 创新监管方式,规范大股东行为56-58
- 6.3.1 端正监管目标,重视投资者利益保护56
- 6.3.2 转变监管方式,加强事前监管56-57
- 6.3.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营建规范透明环境57-58
- 第七章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5
- 后记6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慧鲜;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抑制大股东侵占资金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0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07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