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中止效应与退出预期
本文关键词: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中止效应与退出预期
【摘要】:本文从金融与实体两个层面梳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中止的实际影响效应,简要阐述政策退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及对策,对美国可能实施的退出策略作出预期。
【作者单位】: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关键词】: 量化宽松 中止效应 退出预期
【分类号】:F827.12
【正文快照】: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常规的降息政策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不得不采用非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发展。迄今为止,美联储共推出了四轮的量化宽松政策: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美联储购买了1.725万亿美元左右的有价证券;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美联储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雅丽;;美国应对资产泡沫的货币政策及其启示[J];上海金融;2007年09期
2 梁惠江;论货币政策的战略[J];金融研究;1995年06期
3 吴培新;;次贷危机背景下美联储的危机政策理念[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1期
4 马晓曦;何婷婷;;思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J];中国金融家;2011年06期
5 毕福平;安国俊;;谨防宽松货币政策催生下一个泡沫[J];中国外汇;2007年11期
6 王艺静;;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国际贵金属市场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11年06期
7 林海仁;;美制“量化宽松”祸水必将殃及全球[J];价格与市场;2011年01期
8 桦文;;东边日出西边雨[J];世界知识;2007年18期
9 侣俊泽;美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规则与操作特征[J];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10 朱颖;袁郴锡;;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效果评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增刚;;货币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念斋;;加强科学决策,提高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许坚;;运用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可以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7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8 闫素仙;;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10 刘锡良;李镇华;;信用配给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百灵投资 秦洪;美联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流动性泛滥格局延续[N];证券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沈明;欧盟如期加息 美元能否成最后赢家[N];证券日报;2011年
3 记者 王丽娜;美联储第15次加息几无悬念[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苗燕;美联储降息 国内货币政策承压[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蒋旭峰 刘丽娜;美联储将继续执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N];中国信息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黄继汇;美第二轮量化宽松力度存疑[N];中国证券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丕屹;美“量化宽松”谁遭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8 本版编辑邋孙晓辉 证券时报记者 郭蕾;再度大幅降息 市场反应平淡[N];证券时报;2008年
9 雪鑫理财昊然;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何去何从[N];证券时报;2006年
10 兴业银行 蒋舒;2011年美元积蓄反转力量[N];中国证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建军;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曾华珑;我国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互动关系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8 伍戈;转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特征与货币政策效率[D];复旦大学;2004年
9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楠;新经济时代的美国货币政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虞斐;2007-2010年美联储非传统型货币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鞠安深;美联储在次贷危机形成过程中的责任分析[D];外交学院;2009年
4 孙文涛;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志鑫;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晶;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D];吉林大学;2012年
7 王进;美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及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杨雪娜;货币政策规则的国际比较[D];厦门大学;2007年
9 胡立;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应实证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3年
10 谢贵章;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0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090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