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中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化——兼论中西博弈理念及其文化渊源
本文关键词:大国博弈中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化——兼论中西博弈理念及其文化渊源
【摘要】: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于大国间的博弈,而根植于异质文化间不同博弈理念的博弈才是更深层次的博弈。以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而言,西方世界秉承零和博弈理念,谋求对世界的终极控制;中国所秉承的共济博弈理念,根植于并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为道义要旨,以当今意义的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高效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具有超国家、超文化的人类意义。因此,中国应该广泛宣传其博弈理念和人类理想,旗帜鲜明地占领人类学意义上的道德高地,努力构建自身文化理念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自由、民主、平等、高效、博爱、共济的服务型人类公共产品。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辽宁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F821;G112
【正文快照】: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所形成的全球金融危机有史以来烈度空前,但目前看来似乎并没有对美元的地位造成实质性的冲击,这一矛盾现象显然被学者们忽略了而没有成为一个理论研究的热点。我们认为,个中原因直接关系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化路径与决定因素,值得深入研究。我们尤其认为,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禹钟华;祁洞之;;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内在逻辑与历史背景——兼论国际货币体系与资本全球化[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2 禹钟华;祁洞之;;对全球金融监管的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3期
3 禹钟华;;汇率制度的财富效应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J];生产力研究;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温纯如;黑格尔关于量与数学的无限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8 郭树杰;;马克思早年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从《手稿》到《神圣家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王鹤岩;张志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同一性与文化多样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张传开;必然与自由范畴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启明;;论思维的三重制约关系与辩证思维方式——兼淡辩证逻辑的一些问题[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邓华宁;芮锦伟;;三级综合医院的中医文化建设[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张晓芒;;意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的规范作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张振东;孙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方法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安玲;;从传统京剧的衰微看艺术形态的边缘化[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黎益君;企业理念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9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薪;论彭漪涟教授对辩证逻辑理论的新探索[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尹应凯;崔茂中;;美元霸权:生存基础、生存影响与生存冲突[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2 苏飞;;资金流动、国际金融整合与经济增长——基于新兴市场国家面板数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3期
3 禹钟华;祁洞之;;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内在逻辑与历史背景——兼论国际货币体系与资本全球化[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4 禹钟华;;汇率制度的财富效应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J];生产力研究;2006年12期
5 白钦先;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的挑战与启示[J];世界经济;1999年06期
6 李晓;冯永琦;;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与二十国集团的作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瑞林;张龙深;;国际货币大战方兴未艾[J];世纪;1995年06期
2 ;周小川 智思之魅[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52期
3 曹英伟,付佐民,马国权;国际货币体系与资本主义经济初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余永定;;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下的中国经济模式[J];读书;2010年11期
5 李天德,曾中东;欧元启动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翁东玲;;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7 徐惠平,王继青;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利益博奕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黄鸿春;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演变[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9 金波生;;不要“零和”要双赢[J];咬文嚼字;2008年10期
10 李芝兰;跨越零和:思考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洪才;;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及其改革[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2 曾培炎;;凝聚共识 循序渐进 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结构性改革[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3 李海海;;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益平;;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视角(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5 刘伟;;凯恩斯管理货币理论评述[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黄丽;;零和博弈在国家吸引FDI竞争中的应用[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7 李增刚;;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现实困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海昆;顾树东;;对云南卷烟品牌发展的一些分析及思考[A];云南省烟草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9 刘子兰;侯向群;;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帕累托有效性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方兴起;;凯恩斯逝世60周年之际的反思[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镇江;口伐美元:一场没有方向的战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殷剑峰;金融危机的前景:后技术革命时代的国际货币体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 陆前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是现实选择[N];东方早报;2009年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博士 曲凤杰;“美元霸权”将会受约束[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李扬;亚洲具备条件建立统一货币体系[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侯美丽;金砖国家“抱团”力推新国际货币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蒙代尔;“欧元之父”蒙代尔: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趋势[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丛玫;王岐山发文升级“中国声音”[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9 冉学东;美元“尾大不掉” 超主权货币是长期目标[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罗伯特·蒙代尔 冯梅 俞晓晶 整理;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变革[N];解放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凌云;“双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2 苏天鹏;论国际货币体系对金融危机的作用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张Z,
本文编号:1179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179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