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防范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防范
更多相关文章: 管理舞弊 上市公司 舞弊防范 舞弊动因 “GONE”理论
【摘要】:资本市场为资金的筹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是上市公司融资和再融资的主要场所。在资本市场中,信息是无处不在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资本市场是否有效。而信息来源于方方面面,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在资本市场中传递,因此,“诚信”在资本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上市公司违背诚信原则,制造虚假财务或非财务信息,操纵市场,将引起股价非常波动,给利益相关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扰乱市场秩序,甚至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20世纪末以来,我国上市公司造假案件接连被曝光,虽然本世纪较上世纪来说舞弊案数量有所减少,但是舞弊现象仍然屡禁不止。由于上市公司的特殊主体身份,使得其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深,不仅损害了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且扰乱了经济市场的秩序。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以上这些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行为主体是公司的管理者。而有公司管理人员参与的舞弊相较于普通舞弊而言更难发现,手段更加高明和多样,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给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秩序。管理层是运用了什么手段进行舞弊?管理当局为什么要进行舞弊?是哪些条件促成了管理当局的舞弊行为?怎样防范管理舞弊?这些都将是学术界研究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关注的焦点。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舞弊行为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全面分析其舞弊的动因及手法,探索可实现又强有力的防范措施,维护我国经济的安全和秩序,实现资本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否则,管理舞弊将一发不可收拾,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横行霸道,严重危害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正常运行。国外学者对管理舞弊的相关研究较为深远、透彻,我国在进行管理舞弊的防范及治理时可以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经验,但是考虑到我国特殊的政治制度体系、法律法规和经济制度等,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研究应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本文在查阅前人对于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及其防范对策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出台的政策,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管理舞弊的识别及其防范对策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首先进行了相关的背景介绍和理论概述。在这部分中,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关于管理舞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按照管理舞弊的动因、识别和治理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在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简单评述,并提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另外,还介绍了有关管理舞弊的理论基础,即基本概念及特征,辨析了管理舞弊及其相关的几个概念,将管理舞弊与其相似名词区分开来,突出管理舞弊的特点,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接着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基本情况、常用手段及动因,以此为提出管理舞弊的防范对策进行铺垫。通过搜集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资料,对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加工整理、计算统计,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屡禁不止、涉案金额较大、涉及行业范围广的现状。接着,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进行舞弊的常用手段。最后,根据舞弊“GONE”理论,从需要、机会、贪婪、暴露,这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的动机。最后,针对我国管理舞弊动因的四个因素,逐一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加强对管理舞弊的监管,减少管理舞弊行为的发生。希望在宏观上有利于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保持我国经济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在微观上有利于加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经营政策和治理结构的改进,提高管理当局及公司整体的诚信水平、持久的竞争力和在市场中的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5;F832.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革;;实施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管理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02期
2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长期激励计划十大模式比较[J];金融信息参考;2003年02期
3 余玉苗;吕凡;;上市公司管理层子公司持股动因及监管对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3期
4 陈志华;杨威;;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诚信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25期
5 周洪,田昆;有恒产者有恒心──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制的理论与务实的探讨[J];现代企业;2000年02期
6 刘英;上市公司管理舞弊与审计风险透析[J];技术经济;2004年07期
7 杜国栋;;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6年09期
8 王铁铭;;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问题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年01期
9 宋荷靓;张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余志虎;郭运涛;刘锦妹;;上市公司管理层会计舞弊的防范[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明;法上市公司管理得到改善[N];中国证券报;2010年
2 潘 清 储国强;477次拷问上市公司管理层[N];经理日报;2004年
3 记者 潘清 储国强;477次公开谴责拷问上市公司管理层[N];中国证券报;2004年
4 吴哮声;加强景区上市公司管理[N];云南日报;2004年
5 晓军;规范上市公司子母关系[N];中国贸易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张昊;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热潮再起[N];中国证券报;2014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券商业务和上市公司管理面临新挑战[N];证券时报;2013年
8 红塔证券投资银行总部 沈春晖;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通常模式[N];证券时报;2003年
9 杨姣姣;警惕地方国资主导重组的隐患[N];证券时报;2009年
10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会长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保树;王保树:上市公司应从管理走向善治[N];华夏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均平;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何炜;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辉;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王祺;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风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韩辉;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静静;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导向审计模式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5 刘鲁彬;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胡燕;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长期激励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彭军;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实证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朱冬;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及其绩效问题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9 刘旭妍;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10 夏青;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84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18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