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金融服务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金融服务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长三角 金融服务业集聚 DEA-Malmquist指数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摘要】: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4-2010年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金融服务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的历年均值的变动情况,并从城市层面进行了市际差异的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看,在分析期间长三角金融服务业集聚历年TFP增长率均为正,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TFP增长的速度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技术进步是金融业TFP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技术效率的变化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TFP的增长。长三角金融服务业集聚TFP变化与技术进步呈正相关,而与技术效率变化呈负相关,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下降并存。长三角金融服务业集聚技术效率的变化是纯技术效率变化与规模效率变化双重作用下的结果,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从分市金融服务业TFP的变化及其分解来看,16个地级市金融服务业TFP增长及其变动与长三角地区总体情况大体相似,TFP变化的市际差异较为显著。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太仓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组织与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研究”(11BGL061) 江苏省交通厅软科学项目(09R01)
【分类号】:F224;F832.7
【正文快照】: 一、文献综述文献检索表明,目前对金融服务业集聚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集聚程度、集聚动因、集聚效应、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与金融服务业集聚效率相关的研究成果还很有限,而对金融集聚效率的考察研究鲜有见到。综观国内外的研究,与金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健华;王鹏;;中国银行业广义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2 朱钟棣;李小平;;中国工业行业资本形成、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趋异化: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5年09期
3 刘兴凯;张诚;;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收敛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4 吴晓云;;我国各省区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测度——基于DEA模型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孙久文;年猛;;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空间差异分析——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陈娟;;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11期
7 陈金保;何枫;赵晓;;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地区差异实证分析:1995-2009[J];商业时代;2011年18期
8 原毅军;刘浩;白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楼蔚;金融集聚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程佳;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袁琳俐;我国三大经济圈现代服务业集聚产业效率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贤忠;;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征及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2 李亚敏;;货币政策有效性与内外均衡[J];财经科学;2012年01期
3 刘丹鹭;;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系统性分析[J];财经论丛;2012年02期
4 孙辉煌;兰宜生;;贸易开放、不完全竞争与成本加成——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5 钟祖昌;;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6 杨向阳;;基于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的中国服务业TFP分解——以东部九省为例[J];财贸研究;2012年01期
7 李强;郑江淮;;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地区—产业收敛悖论”——基于差异分解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8 孙辉煌;;贸易竞争与加成定价——基于中国制造行业数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9 孟文波;;基于我国东部地区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12期
10 王林辉;董直庆;;资本体现式和中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钟棣;刘凯敏;;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2 戴平生;陈建宝;;我国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李平;许家云;;国际智力回流的技术扩散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地区差异及门槛回归的实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4 李小平;卢现祥;朱钟棣;;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兴凯;金融服务业FDI对发展中东道国经济影响机制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段建强;基于分工理论的运输行为演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薇薇;基于效率视角的粮食流通主体利益协调及政策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聂鹏;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许一涌;中国商业银行股东价值效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徐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宋亚璞;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楼蔚;金融集聚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程佳;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汤婧;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时春红;中国工业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比较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7 石冠飞;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分解与驱动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8 叶丽娟;基于广东工业选择的产业转移布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陶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安徽工业大学;2010年
10 陆中良;基于交叉效率Malmquist指数的我国家电上市企业TFP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淑祥;龚坚;;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蒋三庚;;现代服务业集聚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朱晓青;;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核心产业群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4 管驰明;徐爱华;;基于面板数据的长三角金融业集聚动态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7期
5 丁艺;李靖霞;李林;;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0年02期
6 蒋三庚;陈立平;;新宿CBD现代服务业集聚借鉴[J];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02期
7 赵蕾;杨向阳;;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变化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7年02期
8 顾乃华;1992-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9 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10 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方法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剑;生产率增长测算方法的系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宗晓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集聚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运胜;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云;我国宏观金融效率的分析与评价[D];湖南大学;2006年
2 马丹;金融集聚浅析以及金融产业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3 周晔刚;长三角制造业集聚适度预警和产业转移方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4 杨红波;区域金融结构与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5 袁科;港深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蒋希;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7 袁琳俐;我国三大经济圈现代服务业集聚产业效率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8 夏燕梅;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化测度及其动力机制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伟,何枫;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分析——基于随机前沿技术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2 喻世友,史卫,林敏;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技术效率的溢出渠道研究[J];世界经济;2005年06期
3 张新;;DEA模型及其对银行业生产效率的分析应用[J];金融经济;2006年12期
4 王之远;吴建伟;;上海市九大工业园区的技术效率测量[J];经济论坛;2006年12期
5 谢建国;;中国东部沿海跨国公司投资效率比较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6年06期
6 王晓东;赵R蜕,
本文编号:1189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18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