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柜台市场培育与证券公司市场组织功能的延伸与拓展

发布时间:2017-11-15 20:14

  本文关键词:柜台市场培育与证券公司市场组织功能的延伸与拓展


  更多相关文章: 柜台市场 证券公司 金融中介理论 市场组织功能 做市商


【摘要】:在金融中介理论分析范式的推论下,证券公司理应具有市场组织这一拓展功能。通过深入考察海外柜台市场建设的实践做法,我们认为我国证券公司应当认真借鉴和学习海外证券公司在柜台市场培育和建设中功能发挥的成功经验,提出证券公司的市场组织功能具体表现在承担做市商职能、企业孵化器职能、电子议价点选职能和自律监督职能等四个方面;在"试点先行,稳步推开"原则的指导下,证券公司应当在区域性试点阶段和常规化统一阶段发挥不同的功能;证券公司应当在组织架构、产品创新与业务拓展、风险管理等实际操作层面加强内部建设。最后,本文在法律法规、政策环境、市场监管和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使我国证券公司主导柜台市场的培育和建设,进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市场组织功能。
【作者单位】: 海通证券研究所;
【分类号】: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目前我国柜台市场(OTC)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全国性OTC市场即正在试点扩容改革的“新三板”,如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和天津滨海等4家高新技术园区;二是地方性OTC市场,如天津股权交易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重庆股权交易中心和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元萍;李颖;;中国股票市场的做市商制度探讨——基于信息不对称下市场参与者整体福利和交易成本的分析[J];经济问题;2011年09期

2 金永军;扬迁;刘斌;;做市商制度最新的演变趋势及启示[J];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张广明;[N];证券时报;2008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毛建宇 本报记者 蔡宗琦;[N];中国证券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晓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政辉;;场外交易市场: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过文俊;;地方产权交易市场整合与转型论纲——以湖北的改革实践为例[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聂新正;中国二板市场体系构思[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4 白冰;逯云娇;;中国场外市场发展研究——基于国内外场外交易市场的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4期

5 张艳;;试论我国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的功能缺失与制度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S1期

6 张艳;;我国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模式探析[J];开放导报;2009年05期

7 过文俊;;武汉城市圈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OTC)建设论纲[J];科学发展;2010年01期

8 过文俊;毛睿;;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式创新与风险投资的联动[J];中大管理研究;2007年03期

9 方浩;二板市场“做市商”制度浅析——兼论中国二板市场的建设[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张宗新;徐冰玉;;上海场外交易市场(OTC)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J];上海金融;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过文俊;;武汉城市圈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OTC)建设论纲[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钟兴文;积极财政政策下的中国政府债务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吴新叶;转型农村的政治空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崔志娟;柜台市场(OTC)会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4 曾繁振;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及其构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鹏;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2 安璐;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构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蓓;天津滨海多层次OTC市场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蒋宇;“新三板”做市商制度之法律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吴晔;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林;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及完善途径[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李乾坤;完善中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阮婷婷;我国证券场外交易市场法律规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张灿;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场外交易市场构建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闫小飞;我国三板市场流动性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学峰;;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做市商制度:功能、影响与趋势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孙培源,施东晖;微观结构、流动性与买卖价差:一个基于上海股市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2年04期

3 隆武华,陈炜,吴林祥;海外做市商双向报价规则及其借鉴[J];证券市场导报;2005年07期

4 金永军;;债券市场场内外微观交易结构的趋势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动向[J];中国货币市场;2004年08期

2 胡隆俊;;做市商制度的优缺点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3 方浩;二板市场“做市商”制度浅析——兼论中国二板市场的建设[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过文俊;;台湾柜台市场的成长与变革(上)[J];产权导刊;2006年02期

5 闻岳春;陶敬刚;;证券场外交易制度和业务创新及风险控制研究[J];浙江金融;2007年10期

6 朱毅;;证券市场流动性风险防范问题探析[J];华北金融;2010年09期

7 何春梅;;宏源证券傍大股东转型[J];英才;2011年06期

8 秦冬杰;;构建我国债券市场体系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8期

9 陈敏;;申银万国的投资银行业务[J];资本市场;1997年Z1期

10 高凤清,张桂梅;试析90年代日本证券业危机的原因[J];黑龙江对外经贸;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怡;;证券公司投资组合市场风险与适足资本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探析[A];证券业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2年

3 陈平;;对《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研究:南方证券接管案》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4 冯国荣;;证券公司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思路[A];证券业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2年

5 ;证券公司研究咨询业务发展的几个问题[A];证券业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2年

6 刘军航;赵惠芳;姚禄仕;;近年来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与亏损的关系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委托资产管理业务对证券公司经营的影响[A];证券业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2年

8 梁军;;实现业务转型 适应市场发展——浅谈证券公司及营业部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问题[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9 何诚颖;;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与业务整合路径[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栾光旭;;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的经济学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兆寰;15家做市商年内推出证监会密集调研台湾三板模式[N];华夏时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侯捷宁;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调整 放宽公司挂牌条件[N];证券日报;2009年

3 本报产经中心记者 陈黛;融资融券交易须加强监管[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4 缥缈;教父之死[N];中国经营报;2010年

5 实习记者 郑智 本报记者 张建;天交所推行“做市商”模式 各地抢设股权交易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本报记者 谢岚;花旗获批成银行间债券做市商[N];证券日报;2009年

7 中信实业银行 王伟;国外做市商的风险管理及启示[N];金融时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包涵;拼抢“大小非”客户 券商开发产业资本[N];华夏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于海涛;三板引入做市商存在法律障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10 杨德龙 于建忠;债券买卖越做越火[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平;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2 刘加;证券公司市场营销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何晓斌;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5 孙明明;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中的重组模式选择[D];复旦大学;2007年

6 李进安;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刘增学;中国证券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伍兵;中国证券公司投资行为偏差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刘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10 何君光;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健佩;招商证券公司股票投资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李白云;基于DEA原理的我国证券公司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3 朱建军;证券公司风险投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马文海;齐鲁证券公司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陈锦旗;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6 张伟;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及风险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陶巍;我国证券公司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定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9 马成;入世后我国证券公司创新发展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10 魏晋才;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91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191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3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