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区域金融创新能力评价
本文关键词: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区域金融创新能力评价
【摘要】:结合金融地理学和金融创新两个要素,采用经济基础、金融业总体情况和主要金融行业发展情况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测算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结果显示,仅有13个省份的综合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即它们的金融创新能力较强,而其他18个省份的金融创新能力较弱。改善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我国应从金融创新的动力、投入和潜力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区域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YJ003)
【分类号】:F832.7;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和创新能力,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它是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缩影”。本世纪以来,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跃升,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成为被关心的话题。与此同时,我国地区发展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喻平;李敏;;金融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3期
2 武巍,刘卫东,刘毅;西方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3 陈晶莹;;区域金融创新体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年11期
4 金雪军,田霖;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J];经济地理;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霖;;我国金融排除空间差异的影响要素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2 张凤超;;基于根植性的区域金融系统空间结构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9期
3 武巍,刘卫东,刘毅;西方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4 林彰平;闫小培;;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变动[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5 武巍;刘卫东;刘毅;;中国地区银行业金融系统的区域差异[J];地理学报;2007年12期
6 林彰平;闫小培;方远平;;东莞市金融服务业分散化空间格局——企业金融服务消费行为视角[J];地理研究;2007年01期
7 曾刚;司月芳;;上海陆家嘴金融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3期
8 刘凯;刘芬;;我国低碳金融模式研究——以CDM项目开发为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1年03期
9 冯邦彦;谭裕华;;论我国金融中心的层级体系——基于金融地理学的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04期
10 刘辉;申玉铭;柳坤;;中国城市群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及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明;苏晓凤;胡舒予;;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杨瑞妍;;经济全球化下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空间集聚演变[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霖;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樊鸿伟;浦东新区金融产业集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晓;入世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地域及业务拓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张彦;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5 黎平海;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刘红;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彭宝玉;中国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及其地方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秦晟;金融产业集群形成演化机制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9 慕丽杰;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10 余秀荣;国际金融中心历史变迁与功能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婷婷;山东省金融增长极的选择与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晓莉;南昌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沈岳敏;丰泰保险在鄂湘渝蜀新设分支机构选址的实证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赵楠;企业创新相关金融政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5 韩霜;金融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莉芬;武汉城市圈金融排除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桂剑;我国商业银行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沈阳大学;2010年
8 张振磊;基于金融地理理论的区域金融中心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刘伟伟;北京市银行业空间布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肖卉;基于空间可达性分析的松滋市金融布局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儒勇;金融发展的微观动因——供给角度的考察[J];财贸经济;2003年09期
2 顾朝林,王恩儒,石爱华;“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J];地理学报;2002年04期
3 马润潮;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J];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4 马润潮;西方经济地理学之演变及海峡两岸地理学者应有的认识[J];地理研究;2004年05期
5 焦媛媛;王琦;;区域金融体系理论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7期
6 吴献金,苏学文;金融创新与金融产业升级指标体系及效用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张凤超;金融地域运动:研究视角的创新[J];经济地理;2003年05期
8 金雪军,田霖;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J];经济地理;2004年06期
9 陈子季;金融创新的宏观效应分析[J];金融研究;2000年05期
10 刘仁伍;金融结构健全性和金融发展可持续性的实证评估方法[J];金融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俊;;安徽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分析[J];管理工程师;2010年02期
2 孙亚超;;区域金融发展评价——基于湖北等中部六省面板数据的考察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04期
3 韩强;资金配置不平衡与区域金融非均衡调整[J];中国金融;1999年12期
4 唐建荣;城市经济国际化程度比较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09期
5 李继云,杨颖;结构调整中信息化趋势及测定[J];江苏统计;2003年05期
6 朴国俊;因子分析法在科技竞争力评价方面的应用[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范兆斌,左正强;区域金融发展与广东省城镇化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4年12期
8 郭利平,沈玉芳;西部9省会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分析与研究[J];人文地理;2005年01期
9 周春应,黄涛珍;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商业研究;2005年19期
10 何伟,张卫国,补冯林;中国城市投资环境评价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本红;彭建华;;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区域物流中心选择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黎军;胡锡健;刘永强;;主成分和因子分析在保险市场分析中的应用——乌鲁木齐保险市场影响困素分析[A];2003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刘文彬;高世威;;中国文化情境下工作越轨行为结构维度的初步探索[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高星星;;区域保险生态环境评价及其应用——以山东省为例[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9年“防控风险·化危为机·实现保险强省新跨越”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倩;;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分众营销中的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成忠;林振山;;中国1953-2006年能源足迹增长的多尺度分析和因子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吕鸿江;刘洪;叶红梅;陈开成;;企业组织复杂适应性的结构维度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赖娟;肖珉;周宗放;;基于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我国集团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测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孙娟娟;黄世祥;於忠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10 张慧颖;朱德志;赵先德;戚依南;李天生;;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运作策略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州;城镇化:区域金融蓝海[N];金融时报;2010年
2 本版编辑 李P" 李忠东 邓清波;给城市排行榜洒点冷水[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3 吴敏文;京沪深穗最具投资魅力[N];证券日报;2003年
4 撰稿 责任编辑 孙玲;为企业发展开辟快车道[N];上海科技报;2010年
5 左新亚;金融创新支撑武汉城市圈起跳[N];湖北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艾阳;沈阳着力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力[N];辽宁日报;2008年
7 特约记者 卞松林 记者 赵国清;“总部经济”领跑铁西现代服务业[N];沈阳日报;2009年
8 陆昀 陈雪根;地产投资潜力10强排定[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9 记者 杨阳腾;发布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扶持政策[N];经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郭涛;中关村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曙;中国市场收益率曲线构建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黄桂良;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暨南大学;2011年
3 张聚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侯学英;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5 刘凯;提升西安城市竞争力的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王昱;考虑特征变量异质性的分类方法及其在风险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杨晓丽;中国区域资金流动机制与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董金玲;江苏区域金融作用机制及发展差异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9 杨勇;都市圈发展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周婷;我国外贸企业出口技能识别与排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翔峰;企业信用评估模型及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06年
2 王艳;基于Logistic回归方法的上市公司失败预警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孙仲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06年
4 李兴华;我国城市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5 陈弘;基于因子分析对信用评级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吴彬;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琳玲;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陈俊英;基于利益相关论的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9 李娟;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清香;顾客满意指数测评模型在宏观与微观方面的统一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81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28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