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定价异常及其研究方法评述
本文关键词:资产定价异常及其研究方法评述
更多相关文章: 资产定价异常 股权溢价之谜 动量效应 无风险利率之谜 随机贴现因子
【摘要】:在经典的资产定价框架下,任何或有索取权的最终收益经随机贴现因子贴现后取数学期望便得到该或有索取权的价格。然而,该理论并不能很好地吻合实际数据,资产定价异常问题的总结及相应理论解释方法的探索应运而生。资产定价的异常问题主要体现在随机贴现因子的矩特征和因子结构两个方面。针对资产定价异常问题,有古典理论解释和行为金融解释两种解释。总体来看,现有各种方法缺乏同时解释各定价异常的一致性方案与结论。现有的定价异常问题理论解释方法也均局限于对一般均衡定价中的异常现象的解决,未能触及无套利定价异常问题的领域。因此,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是,如何在更加基础的层面对资产定价理论进行修改和完善。即对资产定价框架的支持理论做出创新修正,对风险回报度量方式进行修改,增加风险回报刻画的自由度指标,以拓展资产定价理论的解释领域,从而内在化各类资产定价异常问题成为一般性定价问题。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产价格中隐含通货膨胀信息的提取、分析与应用”(713711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投资者风险偏好:度量与应用”(711011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不完全市场中相关性风险和最优组合选择研究”(71073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隐含波动率的信息反映功能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71261024)
【分类号】:F830.9
【正文快照】: 一、资产定价异常问题Campbell(2000)在其《千禧年资产定价》中指出,定价异常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在随机贴现因子的矩特征方面,存在股权溢价之谜、无风险利率之谜和相关性之谜;第二,在随机贴现因子的因子结构方面,存在规模效应、价值效应和动量效应。(一)随机贴现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匡荣彪;周星宇;朱波;;股权溢价之谜:经济含义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9期
2 林鲁东;;中国的股权溢价之谜:基于Hansen-Jagannathan方差界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07年12期
3 朱战宇,吴冲锋;考虑卖空限制的动量效应和反向效应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4 朱江;;股权溢价的通胀解释[J];现代商业;2009年08期
5 权延;徐强;;考虑交易成本的中小板块动量效应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16期
6 王向阳;韩卫东;;基于行为金融的我国股市动量效应成因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1期
7 梁莹;袁毅贤;;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与中国股权溢价之谜[J];特区经济;2007年02期
8 徐虹玉;熊畅;;Carhart四因素模型在我国股票市场的适用性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12期
9 王晔;;股价动量效应产生机制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6期
10 王志强;王月盈;徐波;段谕;;中国股市动量效应的表现特征[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劲松;王其文;;周末动量与周末反转效应世界市场比较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王劲松;王其文;;过度反应还是反应不足? 基于股指模拟交易的中外股市信息反应模式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马婧妤;中信证券:市场仍在上升趋势中[N];上海证券报;2010年
2 S.Kambayashi wilson Guo 编译;自动交易模型的行为[N];期货日报;2010年
3 记者 马婧妤;偏爱有加 两融投资者抓紧布局周期股[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记者 刘宝强;400点盛宴:半数散户只见指数不见钱[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永安期货 周家生;基于动量策略与反转策略的封闭式基金Alpha套利[N];期货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球红;异质信念下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呼建光;注意与股票价格行为[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景;异质信念、卖空限制与股价行为[D];厦门大学;2008年
4 吴鹏飞;基于投资策略的机构投资者行为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曲圣宁;中国股市噪音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肖俊喜;跨期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在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熊维勤;我国IPO高抑价和询价发行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王柱;基于资产链的资本资产定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袁华涛;消费风险与资产收益[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郭朋;市场情绪、技术分析和投资者行为模式[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妍绮;证券市场的产业动量和个股动量效应[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志岗;中国A股市场行业动量效应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权延;基于深市中小板块动量效应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王登元;中国股市中的行业动量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蒋士杰;中国股市行业动量效应及其投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周虎;中国的股权溢价之谜:一种行为金融学的分析视角[D];辽宁大学;2013年
7 姜杨;我国A股市场动量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任浩;中国A股市场动量效应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吴将政;传统风险补偿因子能解释动量效应吗?[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10 林朝权;中国股权溢价之谜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95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29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