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股票市场再融资监管规则变迁的制度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7 19:00

  本文关键词:中国股票市场再融资监管规则变迁的制度经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权益再融资 监管规则 制度变迁


【摘要】:中国证监会一直试图通过再融资规则的改变来调控上市公司行为,实现市场的有序发展。配股、增发以及可转换债券等途径的创设及其准入门槛的"宽紧"调整成为中国再融资监管的核心。以额度分配为核心的证券发行制度决定了1999年之前的再融资监管规则的整体架构,而当核准制实施后,市场化规则的引入尽管强化了外部约束,但股权分置制度的存在一度使再融资监管陷入困境。当股权分置改革初步完成后,危机驱动的信贷扩张迫使监管当局重新设计再融资监管架构,在净资产收益率要求基础上引入了现金股利分配要求。中国现行再融资规则带有明显的过渡性,应在未来重新定位。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CJL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中国金融发展中的创新和监管问题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青年创新团队支持项目
【分类号】:F832.51
【正文快照】: 一、前言从理论上说,股票市场中再融资方式及其规模的选择应该是公司上市后基于自身治理目标的一种市场化理性行为,其决策不仅受制于公司潜在的投资项目预期收益和风险状况、与市场运行状况紧密相关的不同再融资途径可得性变化及其成本等因素,而且也带有极强的弱化公司内外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晓求;股权流动性分裂的八大危害——中国资本市场为什么必须进行全流通变革[J];财贸经济;2004年05期

2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明江;股利政策的一般性模式——一个投资行为模型的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顾振伟;欧阳令南;;频数分布法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赵敬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明虎,罗媛媛;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实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许跃辉;上市公司财务虚假的成因——基于股东投票权完备性角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孙爱军,陈小悦;关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的研究——兼论中国股市的利润驱动特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袁江英;赵健梅;;基于利益相关主体的配股行为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钱源达;;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N字型”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07年22期

9 黄明峰;黄瑶;田水;;配股政策的变更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的实证研究——基于1994-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10 姚立杰;会计盈余有用性研究:回顾与展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忠松;;坚持科学发展的人力因素和保障体系[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彩;;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行为例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马忠;朱栗;;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与研究展望[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宋力;张玉春;;股权分置改革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变化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肖星;申睿;;配股前的盈余管理、配股后的资金流向与后续业绩[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国清;;现金流量表信息含量的实证分析——来自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游家兴;罗胜强;;门槛与棘轮双重效应、盈余管理与价值相关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当代会计评论(第1卷第2期)[C];2008年

8 曲晓辉;肖虹;丁芸洁;;上市公司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进行盈余管理吗?——基于与IFRS趋同后欧盟及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比较[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2期)[C];2010年

9 刘浩;孙铮;;会计盈余信息选拔的不可能定理及其理论深化[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10 颜敏;王平心;张永国;;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现状研究——基于2001年沪深股市的经验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红平;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晓东;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人为操控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翟胜宝;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毕金玲;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侯晓靖;审计市场集中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虎;论韩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杜瑞;机构投资者持股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高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投资支出的关系研究——融资约束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林大庞;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基于盈余管理与公司业绩视角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吴敏晓;基于市场交易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艳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好杰;管理者风险偏好变化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欢;薪酬契约、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阳;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财务动机[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孙俊奇;审计行业专业性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陈燕;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系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喻姝姝;定向增发新股对上市公司长期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谈紫兰;IPO盈利预测信息与股票价格相关性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罗凌云;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剑峰;盈余管理的动机透视及其对审计的意义[J];证券市场导报;1998年12期

2 吴晓求;金融的过去、今天和未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林;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变迁与风险控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陈海勇;证券市场政府行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07期

3 余文渊;农村合作基金会兴衰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启示[J];理论探讨;2005年05期

4 李晓阳,王钊;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黄剑彰;;浅析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6 王邦武;;中央银行专业技术职务制度变迁的博弈论视角分析[J];武汉金融;2006年03期

7 吴昊;张长全;;从金融制度变迁看农村非正式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11期

8 吴斌;;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变迁的特征和路径依赖[J];国际商务研究;2006年05期

9 张春萍;;制度变迁与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J];学术交流;2007年05期

10 陈钢;;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初探[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乐平;陈洪辉;;经济转轨与中国金融的渐进式改革之路[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金媛媛;;中国农户小额信贷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于丽红;兰庆高;;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和改革取向[A];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C];2005年

4 孙小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研究[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罗得志;;中国银行制度变迁:1949—2002[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郑耀群;;民营金融制度的内生性及其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黄维;沈红;;制度变迁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8 高晓红;;渐进改革中的利率制度安排与变迁[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由;;制度变迁与通货膨胀[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10 李辛白;;制度失衡——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制度分析[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天鼎 秦洪;制度变迁引发投资机会[N];中国证券报;2006年

2 渤海投资 周延;基金新思路催生新动力股[N];东方早报;2007年

3 张衍真;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约束因素[N];金融时报;2000年

4 周小全;渐进式市场化: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理性选择[N];金融时报;2003年

5 刘杉;斯诺与诺斯[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6 熊继洲;民营银行及其制度变迁[N];金融时报;2003年

7 陈心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模式的制度分析[N];金融时报;2005年

8 王占北 常宝春;铺设农信社制度变迁之路[N];金融时报;2006年

9 特约撰稿 秦洪;制度变迁:牛市的发动机[N];上海证券报;2006年

10 周延;从基金调仓新思路看后市机会[N];证券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凯;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刘晔;资本市场发展与财政制度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3 卢华;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与投资者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岳林继;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模式与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黄维;国家助学贷款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顾锋锋;经济转轨国家银行业危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梁化军;中国证券发行监管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与绩效检视[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岚;股权分置改革时期证券市场困境与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刘向阳;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朱大地;中国金融结构制度变迁及动因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小荟;论我国制度变迁中的金融深化[D];西北大学;2001年

2 孙永举;金融监管制度创新与发展[D];河南大学;2005年

3 谷秀青;近代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分析(1928-1940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戌睿;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信用社最优制度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王可楠;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禹宗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晓玲;我国非正规金融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娄文剑;论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制度的变迁——兼谈我国金融业务经营制度的选择[D];厦门大学;2002年

9 畅会珏;中国银行证券混业经营制度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仲艳维;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分析及创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01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01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b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