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MRW声誉模型的互联网金融征信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KMRW声誉模型的互联网金融征信问题研究 出处:《河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金融 征信体系 信贷配给 垄断竞争模型 KMRW声誉模型
【摘要】:随着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家征信机构——中国征信所,并由此开启了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历程。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态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对传统金融机构垄断地位的冲击,使得金融市场化改革得到了进一步推进。随之而来的网络化、虚拟化的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也亟待解决,迫切需求建设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提高互联网金融交易信用信息披露质量,从而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诚信的外部环境。无论是Gross manHart的不完全契约理论模型还是Williamson的交易费用理论视角,都证实了机会主义和信誉的相互作用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也为征信体系建设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立足于《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实施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主要研究互联网金融征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探讨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提供参考,并为互联网金融征信理论提供新思路。回顾国内外关于征信和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文献,发现将两者结合起来并从现代信贷配给理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很少。国外征信业起步较早且目前发展较为成熟,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征信和私营征信对金融发展与金融抑制影响的实证分析,并对二者进行探讨。我国征信业起步较晚,因此大部分国内学者在研究征信体系建设时,都是从国外征信体系对比和经验借鉴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国内学者侧重于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因此,本文试图运用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方法,对互联网金融征信进行探讨。本文从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现代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探讨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过程中的信用信息传递等若干问题。文章首先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垄断地位进行阐述,再分别引入互联网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征信对其垄断地位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得出了互联网金融征信对商业银行信贷垄断利润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随后,以阿里小贷为例,通过对阿里金融征信与阿里小贷发展的声誉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完全信用信息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并以阿里金融征信为基础得出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所具有的可行性;最后,基于上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在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提出发展思路和改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24.6;F8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曙光;征信与标准化[J];中国金融;2003年21期
2 洪德山;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孙晨光;完善我国征信制度的设想[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4 ;走进征信“大厦”——征信体系基本框架解析[J];施工企业管理;2004年09期
5 王萌;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征信[J];金融与经济;2004年09期
6 周秀玲,李宏伟,朱太辉;在征信行业建造“‘企业’集群”的构想[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7期
7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课题组;岳改枝;;我国征信市场的培育与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10期
8 曾耿青;晏艳阳;;中介征信与银行征信的比较研究[J];求索;2007年12期
9 晏艳阳;刘_";蒋恒波;;论征信研究视角及框架[J];金融经济;2008年10期
10 李莉;;欧洲征信体制对完善我国征信制度的借鉴和启发[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山东经济学院课题组;董彦岭;;联合征信—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2 马敏;;信贷征信制度研究:脉络梳理和趋势展望[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汪洋;;通过完善征信机制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陈潜;唐民皓;;个人信用征信研究[A];2003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3年
5 ;图片报道[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吴晶妹;;信用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创新制度安排[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7 王保树;;信用、信息和健全信用机制[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乔加伟;小贷、担保接入央行征信正式启动 多地首批试点机构“出炉”[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本报记者 戴明阳;征信市场开放,为谁带来商机?[N];工人日报;2014年
3 农宣;信用体系建设应从征信起步[N];安庆日报;2005年
4 马荣伟;征信须重隐私权保护[N];国际金融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李扬;征信,“上海模式”还是“央行模式”[N];国际金融报;2005年
6 刘亚东 姚小军 李四平;“征信”—诚信建设的奠基石[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7 ;征信原则是什么?[N];解放日报;2004年
8 赵怀勇;中国征信业亟待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9 董政光;征信建设需要法规的支撑[N];金融时报;2004年
10 人民银行昆明市中心支行行长 杨小平;征信:金融生态的环境因素[N];金融时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粮;基于KMRW声誉模型的互联网金融征信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2 刘付聪;大数据时代的信用管理与隐私安全[D];吉林大学;2015年
3 王冠;基于用户互联网行为数据的个人征信评估体系建设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4 袁菲;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中征信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东华大学;2011年
5 郑玉如;论信用形成机制的法律问题——从法经济学视野的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308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0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