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银行业信用评价研究——基于16家上市银行2007-2011年数据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9 09:08

  本文关键词:中国银行业信用评价研究——基于16家上市银行2007-2011年数据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银行业 信用评价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摘要】:目前大部分文献关注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而较少涉及到银行业自身信用的评价研究。本文旨在为中国银行业信用评价提供一个可供探讨的视角,选取2007-2011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18个财务指标以表征中国银行业的信用水平。本文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银行2007-2011年的五个主成分因子与方差贡献率,根据两者获得信用总评分与排名,并取2007-2011年的平均排名作为银行业信用评价的排名。然后对2007-2011年银行的信用评价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提出改进建议。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235) 浙江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2C25054-6) 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2010R408071)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F832.33
【正文快照】: 一、引言目前,国内外文献的主要研究对象为银行信用风险识别,即银行对贷款客户的风险识别问题以及研究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的客户群体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然而,较少有研究涉及对银行业本身进行信用评价。在资本市场上,经由资信评级机构,使用科学严谨的调查和分析方法,对企业和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文全;加入WTO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财经科学;2000年S2期

2 樊友乐,尹柳营;中国银行业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探析[J];企业经济;2001年09期

3 杜彩云;中国银行业 现代营销走了多远?[J];现代商业银行;2001年01期

4 于冰,刘滨莉;加入WTO中国银行业的人才战略[J];科技与管理;2001年03期

5 高焰辉 ,章睿;WTO修正中国银行业[J];市场观察;2001年05期

6 钟裕民,曾国祥;新形势下中国银行业的出路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1期

7 舒海棠;“入世”——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J];企业经济;2002年07期

8 李明星,温秉军;入世与中国银行业的战略选择[J];大庆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9 唐云;加入WTO后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及应对[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陈嘉立;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银行业的新动向[J];金融信息参考;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洁;李政;;中国银行业三十年改革政策述评[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扬;;探索中国银行业“再造”的道路[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3 招商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课题组;许世清;刘勇;;中国银行业运营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光明;;入世10年中国银行业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梦可;;迎接WTO挑战的中国银行业[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乔海曙;陈娟妮;徐卯晓;;基于“强银行指数”的中国银行业从“大”到“强”研究[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婕;;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研究文献述评——纪念中国加入WTO 10周年[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洋;;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动态实证分析[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史建平;;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陈甬军;晏宗新;;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与管制次序分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2008年皖企信用评价启动[N];安徽经济报;2008年

2 记者 冯戈;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提速[N];国际金融报;2003年

3 FN记者  卓尚进;37万亿元展示中国银行业总体实力[N];金融时报;2006年

4 闫蓓;中国银行业步入跨国经营[N];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

5 牟龄;瑞银继续看好中国银行业发展势头[N];金融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程志云;中国银行:借奥运跨越[N];经济观察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但有为邋苗燕;银行业“双率”下调是中长期利好[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记者 徐靖伟 实习生 朱艳杰;营口银行再获殊荣[N];营口日报;2009年

9 姜瑜;金融业通信网络服务将引发新一轮市场竞争[N];上海金融报;2009年

10 记者 徐丽艳;我银行资产质量面临下滑风险[N];中国企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文俊;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动因与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韩曙平;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琳;中国银行业市场化与监管政策: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4 向宇;金融全球化下的银行全能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陈凡;当代国际银行业并购与我国银行业战略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赵玉龙;我国银行业结构:竞争与效率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杨大光;中国银行业反垄断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傅晓初;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蔡丛露;银行业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与金融稳定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邵长毅;经济转型期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健勇;中国银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杨金凤;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3 曹慧;入世后中资银行业的风险防范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刘静;外资银行进入对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4年

5 王璐;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吴逸云;“影子”内部评价模型及其在中国银行业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7 谢昱;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8 陈颖;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张柳梅;外资银行在华投资动因及经营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王卉;中国银行业海外扩张动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07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07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e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