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易所国债与股票市场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交易所国债与股票市场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出处:《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交易所国债市场有边缘化的倾向,交易所股票市场结构也很不完善,有碍于国债市场和股票市场功能的发挥。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了中国国债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国债市场对于股票市场的重要意义;最后得出几点重要启示。
[Abstract]:The exchange bond market tends to be marginalized,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tock market is not perfect, which hinders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onal debt market and the stock market. 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nalysis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prov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national debt market and the stock market, and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ational debt market to the stock market. Finally, several important revelations are drawn.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分类号】:F832.5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研究综述国债市场和股票市场分别是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的研究不少,其中较直接的相关研究有:姚小义、王学坤(2003)[1]认为,理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是加快转型期我国金融市场规范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岳意定,李伯政;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连通机制问题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2 姚小义,王学坤;论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联性[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3 陈艳,曹艳文;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对接与互联[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何先应,何国华;论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J];经济评论;2003年06期
5 楼小飞;;国债价格引导机制实证研究——交易所国债市场何去何从[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意定,李伯政;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连通机制问题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2 刘秀芳;;影响中国资本市场非规范化运行的主要因素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3 李峰;;沪深股市A指数协整性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09期
4 沈悦;;中国股票市场被边缘化的制度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5期
5 杨大楷,韩其成;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战略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6 白钦先;谭庆华;;论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J];金融研究;2006年07期
7 刘丽;;我国证券市场“牛短熊长”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王婷;倪志毅;;沪深两市基金指数协整性分析[J];武汉金融;2006年04期
9 孙玉宽;胡晓华;;上海股市中量价关系的实证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刘剑,胡跃红;股票市场发展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J];中国软科学;200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和;中国股市价格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莉;基于技术创新的金融结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谢永添;虚拟资本与资本市场[D];厦门大学;2004年
4 胡月晓;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戴志敏;国际风险资本运作、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张炳雷;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缺失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文;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实现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蔡庆丰;代理投资、道德风险与市场效率[D];厦门大学;2006年
9 龙云;中国B股市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庄岁林;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健;论我国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王学坤;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臧萌;银行资金入市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4 宋春艳;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方向[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孙若宁;论公开市场业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D];吉林大学;2004年
6 康健;证券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李伯政;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连通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王剑;关系型借贷、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9 张丽娅;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有效性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孔华强;金融市场波动率模型及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小义,王学坤;论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联性[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2 张春霖;如何评估我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3 王宇;论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改革[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4 何德旭,李武;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年08期
5 巴曙松;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及对利率政策、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0年02期
6 钱小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结机制及其疏导[J];金融研究;2001年09期
7 王广谦;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分析[J];金融研究;2002年05期
8 宋清华;我国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资金互动性分析[J];金融研究;2002年05期
9 吴晓求;银证合作:中国金融大趋势[J];金融研究;2002年08期
10 毛杰,章毓;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结构界定和监管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玉;;发展国债市场的思考[J];黑龙江金融;2001年11期
2 欧阳瑾;;浅析国债的通货膨胀效应[J];现代商业;2011年21期
3 王富华;韩俊萌;;基于CIR模型的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解析[J];商业时代;2011年21期
4 王亚男;;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拟合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5 程剑飞;;基于ECM模型的货币流动性与股票市场交易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2期
6 ;嘉实基金:债市慢牛渐近[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34期
7 韩硕辰;;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债收益率与定期存款利率间套利机会的研究[J];北方经贸;2011年07期
8 张熠;;社会保障基金国债投资的规模扩大效应分析[J];金融研究;2011年02期
9 罗寅;刘锡标;;我国国债市场的有效性及投资价值研究[J];企业经济;2011年07期
10 曹勇;;国际储备货币竞争:基于货币职能分类的市场数据分析[J];投资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余文烈;;当代资本运动、全球金融危机与社会主义斗争的新任务[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潘英丽;防范美元与美国国债市场逆转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9年
2 ;美国国债市场,奏响忧郁蓝调[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关云;主权债务泥淖难解 全球国债市场再承压[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4 记者 曹金玲;2011:美国债市场难现惊喜[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朝晖;专家认为短期内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债市场信心明显增强[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贾壮;苏宁:积极开拓农村国债市场[N];证券时报;2008年
7 单炳杰 金明子 金雄;拓宽农民理财渠道 发展农村国债市场[N];金融时报;2011年
8 王春楠 龚萍 王建锋;港城国债市场暖意渐浓[N];连云港日报;2009年
9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中心支行 付裕 刘晓兰;进一步发挥国债市场的金融功能[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10 记者 丁大伟;葡萄牙国债市场压力增大[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蒋泽云;中国国债市场效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苏罡;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测度指标、影响因素及溢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牛玉锐;中国国债市场有效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谭地军;债券市场流动性:资产定价与流动性转移行为[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飞;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传染和投资转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东生;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创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郑学军;中国股市的结构与变迁[D];厦门大学;2001年
9 李圣君;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伟;中国国债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汪芳;国债市场与宏观经济调控[D];安徽大学;2002年
3 牟敦忠;我国国债市场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4 孙力;试论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与完善[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5 杨燕;论保险资金在国债市场的运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李英霞;中国国债市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张辉;国债市场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郑光泉;我国国债市场风险与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江小英;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10 伍鹤;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61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61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