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机构持股水平与上市公司高管报酬之间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2 07:38

  本文关键词:机构持股水平与上市公司高管报酬之间的关系研究 出处:《东岳论丛》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机构持股 管理主权 高管报酬 报酬—绩效


【摘要】:通过分析机构总体持股水平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报酬以及对高管报酬与公司绩效敏感性的影响,检验了机构投资者的监督角色假设。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持股比例、持股机构家数与上市公司高管报酬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二者也没有显著增强高管报酬对绩效的敏感性。在机构持股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机构的消极持股反而使管理主权得到增强,提高了高管的报酬水平。由于持股比例较低以及投资分散化,我国机构投资者并未对上市公司高管报酬起到明显的监督作用。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overall ownership level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of listed company in China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sensitivity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test the supervisory rol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ypothes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showed inverted U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home ownership institutions and listed company executives remuneration, the two did not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sensitivity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In the level of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is relatively low, but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negative holding sovereignty has been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emuneration of executives. Due to the lower shareholding and investment diversification, the supervisory rol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our country is not obvious on the executives of listed companies pay to pla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272;F832.51;F224
【正文快照】: 高管报酬是公司治理领域一项很重要的研究课题,使用基于绩效的报酬契约,股东可以为高层管理者提供激励,从而缓解二者之间的代理问题。然而,现实中高管报酬的过快增长以及对公司绩效水平的背离,极大地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美国机构股东积极主义的兴起,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豫湘,武娟,杜莉;内部人控制与控制内部人[J];商业研究;2004年07期

2 杜俊涛,颜霜,林武;公司治理机制对总经理报酬影响之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09期

3 陈志广;企业债券、股权结构与高级管理人员报酬[J];财经科学;2002年05期

4 支晓强;管理层持股与业绩关系的理论分析[J];财经科学;2003年02期

5 骆铭民,蔡吉甫;内部人持股与公司治理效率关系研究[J];财经论丛;2005年04期

6 岳军;;股权结构、报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J];财经论丛;2007年04期

7 孙铮,姜秀华,任强;治理结构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1年04期

8 张鸣;陈震;;高管报酬隐性激励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9 颜敏;王平心;;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多样性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11期

10 程明;;预算制定与业绩评价[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朝宓;葛燕;张宇;;组织内部业绩评价的行为后果研究[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周莉;;我国地区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岳朝龙;岳香;;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分析[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岳朝龙;岳香;;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分析[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淑莲;企业融资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2 冯巧根;竞争财务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王剑;经理股票期权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杨建新;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兰邦华;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制效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于东智;转轨经济中的上市公司治理——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考察[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7 张培荣;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最优股权激励契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尚范;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策略及其主导变量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浩洋;企业经营者报酬支付论[D];厦门大学;2003年

10 刘国买;经理股票期权激励的定量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莉;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2 王莉;济钢集团子公司国有资产经营者的绩效考评方案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易有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0年

4 唐和平;职业经理道德风险控制——业绩评价与报酬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5 陈瑶;股票期权与上市公司激励机制[D];暨南大学;2000年

6 张凤娜;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7 闫淑荣;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8 孔欣欣;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1年

9 侯文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10 付志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5期

2 黄群慧,张艳丽;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的“激励空缺”问题初探[J];经济研究;1995年08期

3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4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年01期

5 陈乐天;论资本市场对企业家的监控与约束机制[J];证券市场导报;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东民;魏诗琪;;信息不对称、机构持股与价格稳定性[J];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01期

2 刘志远;李海英;;机构持股与中小投资者保护[J];上海金融;2009年03期

3 张敏;姜付秀;;机构投资者、企业产权与薪酬契约[J];世界经济;2010年08期

4 淳伟德;王璞;董文强;;股权结构、股改效应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J];经济纵横;2009年10期

5 李双海;李海英;;机构持股、中小投资者保护与会计盈余质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6 高培涛;;证券投资基金与公司高管报酬的关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7 尹雷;;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价同步性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03期

8 李海英;刘志远;;终极控制权、机构持股与投资者保护[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9 袁蓉丽;肖泽忠;邹宏;;金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和公司业绩:基于股东积极主义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0年11期

10 王鸿;朱宏泉;涂瑞;;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应计质量相关性的资产定价——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J];系统管理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松莲;袁春生;;投资者或投机者:从持股行为与公司业绩关系看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俞红海;徐龙炳;;控股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公司价值——非对称框架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3 唐松莲;;投资者或投机者:从公司业绩看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角色——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杨海燕;孙健;;监督或无为:异质机构投资者对代理成本的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洋;张洪珍;;股权结构与审计费用相关性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海英;;机构投资者、股价稳定性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雪荣;董威;;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新论[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海英;;机构投资者、股价稳定性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吴先聪;刘星;;机构投资者对国有和非国有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马晓白;邢U,

本文编号:1368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68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9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