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时间序列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8-01-02 19:41

  本文关键词:中国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时间序列的经验证据 出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界限检验法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自由度 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检验 固定资产投资 协整关系


【摘要】:全要素生产率问题是研究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问题。本文利用界限检验法、基于ARDL法的协整系数估计、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技术,考察了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发展等变量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经济自由度三个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经济自由度皆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原因;而从短期来看,只有经济自由度才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Granger原因。
[Abstract]: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the core problem of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China economy.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test line, ARDL method of cointegration coefficient estimation based on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variabl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conomic freedom of three variables ha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and in the long run, financial developmen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freedom are the cause of TFP change; but in the short term, only economic freedom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TFP change.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区域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及其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经验证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金融结构与产业集聚互动机制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的前期研究成果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金融学)资助 浙江工商大学青年人才基金的资助
【分类号】:F832;F124;F224
【正文快照】: 引言自Krugman(1994)对东亚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快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提出质疑后,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被热烈讨论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增长类似于其他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国内外经济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萍;;不同教育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来自中国省份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5年04期

2 郑京海;胡鞍钢;Arne Bigsten;;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3 刘明志;中国的M_2/GDP(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4 张军,金煜;中国的金融深化和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87—2001[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5 黄怡胜;舒元;;经济自由及其变动的增长效应——来自跨国经济增长面板数据的再检视[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6 孙琳琳;任若恩;;中国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5年12期

7 傅晓霞;吴利学;;前沿分析方法在中国经济增长核算中的适用性[J];世界经济;2007年07期

8 李宾;曾志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1978~2007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9 张军;;中国的信贷增长为什么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J];学术月刊;2006年07期

10 王志刚;龚六堂;陈玉宇;;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磊;中国M_2与GDP不匹配增长原因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李南成;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货币政策的运用[J];财经科学;2002年02期

3 杨珂;;基于不同视角对中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7期

4 唐保庆;黄繁华;;国际R&D溢出与生产率增长——基于APEC视角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J];财经科学;2009年06期

5 路妍;蒋贤锋;;东北振兴中的金融开放——以辽宁省为例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9期

6 叶娇;;外资企业研发绩效的随机前沿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3期

7 孙健,辛然;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原因探析[J];财经研究;2002年03期

8 韩大海;张文瑞;高凤英;;区域金融生态影响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机理[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9 李培;;中国城市经济运行的特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10 涂正革;;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工业的和谐快速发展——基于1995~2004年28个省市大中型工业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何威风;;分权化改革、制度环境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王翔;李凌;;中国的金融发展、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一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5 方军雄;;所有制与经营绩效之谜:政策优势还是管理优势?[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6 贺京同;李峰;;中国地区间互作、人力资本、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7 蒋萍;谷彬;;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与效率演进——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宋在斗;陈秀山;;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对1981-2005年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磊;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FDI技术溢出门槛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钟子明;中国“超额货币之迷”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李晶莹;我国人力资本不均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赵燕;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FDI溢出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田树喜;中国金融倾斜的实证分析[D];辽宁大学;2009年

6 卢颖;中国金融资源地区分布差异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7 曾慧;FDI与中国经济增长[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8 崔立涛;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9 张炎治;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10 李志勇;二元税制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与实证[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进文;第二产业资本投入效率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赵龙;虚拟经济环境下我国M2/GDP变化成因及调控路径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9年

3 王晓霏;我国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杨佳妮;2004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卢亚楠;人民币自然均衡汇率测算与偏离分析[D];外交学院;2009年

6 陈宇虹;河北省经济增长因素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张迅;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黄虎;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鞠磊;FDI与经济增长:对金融市场中介作用的考量[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唐东;中国上市公司低负债筹资政策选择动因研究:制度视角[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红叶,郝枫;资本永续盘存法及其国内应用[J];财贸经济;2005年03期

2 邓翔,李建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3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4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5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6 郑京海;胡鞍钢;Arne Bigsten;;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7 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论国营工业生产率[J];经济研究;1994年10期

8 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J];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9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10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宗胜;周松;;天津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978—2004[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因果关系——中国、日本、韩国的经验[J];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3 王元月,王青照;我国金融发展与就业关系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4 梁森;科技要为金融发展做贡献[J];科学中国人;1996年08期

5 沈坤荣,张成;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地区动态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7期

6 丁晓松;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年01期

7 李萍,张道宏;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差距[J];统计研究;2004年12期

8 柯志刚;;浅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科技广场;2006年06期

9 肖霆;王国顺;;中部六省1998-2003年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17期

10 周慧;尉晓君;;基于Kendall相关系数的金融发展非参数检验[J];金融经济;2006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英建;古学辉;;树立资本思想 加速我国金融发展[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2 王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问题[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3 刘锡良;;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总体考察[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米传民;刘思峰;江可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张建伟;;法律、投资者保护与金融发展——兼论中国证券法变革[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米传民;刘思峰;党耀国;;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罗煜;;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约束: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田铁社;;搭建理论探讨平台 共谋海西金融发展——首届柴达木金融服务论坛在德令哈举办[A];柴达木金融服务论坛专刊[C];2004年

9 李健;;现代金融发展与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加快广东金融强省建设[A];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广东金融强省建设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银河证券公司经济学博士 苑德军教授;结构优化金融发展更佳[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2 记者 姚备;上海拟就“十五”金融发展目标[N];中国证券报;2001年

3 记者 周萃;陈元:金融发展成为“中国奇迹”重要标志[N];金融时报;2008年

4 记者 祁俊;超常规推进金融发展与服务 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共赢[N];黄山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崔飞燕 实习生 杨雯;加强沟通推动经济与金融发展[N];黔西南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倩;金融发展面临多重挑战[N];金融时报;2009年

7 农行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金炳荣;按照“四新”要求开创金融发展新局面[N];上海金融报;2002年

8 浙人;加强金融发展与金融法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记者 夏斌;金融发展要“危”中见“机”[N];解放日报;2008年

10 潘晟;走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N];上海金融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当伟;金融发展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炜;金融发展与制度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赵洪;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D];厦门大学;2004年

4 彭q.q,

本文编号:1370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70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e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