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基于激励相容理论视角
本文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基于激励相容理论视角 出处:《财经科学》2010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从委托—代理模型进一步引申出来的激励相容理论出发,通过对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控股公司之间的博弈分析,探讨实现双方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借鉴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实践和我国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现状,并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借鉴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实践和我国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现状,从激励相容的角度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的构建提出政策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from the principal-agent model is further extended from the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theory, through the game between financial regulators and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nalysis, discusses both the utility maximization conditions. From the prac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financial regulatory reform and China's current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supervision of the status quo, and with reference to the new Basel capital the agreement,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ractice of American financial regulatory reform and China's current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supervision of the status quo, 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资助项目
【分类号】:F831.1
【正文快照】: 一、金融控股公司对现行监管边界的突破根据金融集团联合论坛于1999年发布的《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原则》,其中将金融控股公司定义为: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有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金融机构间的跨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成;郭明;张炜;;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边界的有效性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2期
2 李成;马国校;李佳;;基于进化博弈论对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解读[J];金融研究;2009年05期
3 廖强;;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及监管模式选择[J];金融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4 李雅珍,楼f3江;全球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的监管模式变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成;张炜;匡桦;;监管机构间博弈的金融监管非均衡与系统风险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02期
2 李成;刘相友;刘毅;;基于供求理论的金融监管强度边界及制度均衡解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6期
3 袁金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和立法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4 颜雯雯;;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进化博弈分析[J];南方金融;2012年08期
5 潘林伟;;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展与我国的制度期待[J];管理世界;2012年06期
6 于维生;张志远;;国际金融监管的博弈解析与中国政策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1期
7 董晓红;关玉娟;;中国农户融资对策分析——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刘元发;;试论金融控股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与控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9 黄儒靖;;从《巴塞尔协议Ⅲ》看国际银行业监管强化的新趋向——对银行监管博弈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12期
10 郭建国;李欢;;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金融监管协调的现实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鹏程;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崔鸿雁;建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静;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成因及控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高宾;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性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3 陶敏;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安丽娟;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机制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论;初探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刘琳;混业经营趋势下金融监管的制度创新[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宇昊;金融控股公司内部风险控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明;;金融混业经营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3期
2 夏斌;由分业混业经营到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考[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6期
3 黄金老;经济金融全球化压力下的自由化[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05期
4 许成钢;法律、执法与金融监管——介绍“法律的不完备性”理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05期
5 孟建华;货币政策执行与银行监管协调的研究[J];上海金融;2004年12期
6 李明扬;;不对称信息下中央银行监管行为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沫茹;;规范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J];经济导刊;2007年10期
2 龚长;中国该不该组建金融控股公司——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曹凤岐教授访谈录[J];农村金融研究;2002年02期
3 张立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创新及监管[J];经济界;2005年01期
4 符淼;加强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的探讨[J];特区经济;2005年10期
5 郭杏辉;;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及监管问题探析[J];金融经济;2006年24期
6 李春艳;马悦;;未来混业金融的发展之路:金融控股公司[J];西部论丛;2006年12期
7 邢桂君;;台湾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及借鉴[J];现代金融;2008年01期
8 吕哲权;市场与法律之间的动态平衡——《金融控股公司》评述[J];经济导刊;1999年04期
9 郑鸣;论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模式与风险监管[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梅梅,熊莉;试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控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平新乔;;激励相容才和谐[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2 孙景兵;汪平臻;;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平新乔;;激励相容才和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4 刘加海;崔耀兴;;浅谈对液货船的有效监管[A];2009年中国航海学会危险货物运输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宇翔;;论海事有效监管与优质服务[A];第二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游春;;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客户信息保护与共享、交叉利用问题的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增亮;张明婕;鲁振东;;我国银保合作发展模式的探索[A];“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快又好发展山东保险业”论文评选[C];2006年
8 付红星;蔡滨荣;;激励相容全面释放监管效用[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9 辛琳;;和合视角下管理文化的机制设计研究[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崔浩;陈晓剑;;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代理商激励制度探讨[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忠继;有效监管金融控股公司[N];国际金融报;2004年
2 赵怀勇;关注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真空”[N];市场报;2002年
3 冯静生;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4 陆露 张欣;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N];上海金融报;2003年
5 李博;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呼之欲出[N];中国经营报;2004年
6 记者 于 扬;重庆市推进金融控股公司逐步形成[N];证券时报;2004年
7 记者 于 扬;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N];证券时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邹华 陈天翔;东航集团图谋打造“东航金融控股公司”[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9 国泰君安证券张征宇;金融控股公司,来了[N];解放日报;2002年
10 胡晓珂;分业经营体制下如何监管金融控股公司[N];金融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姝;金融控股公司的生成演变、风险控制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肖彬;中国农业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刘浩;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魏方;金融控股公司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赵园园;银行业反垄断法适用问题研究—以银行业结构规制为视角[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进村;两岸银行保险业经营管理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尚静;银行资本监管绩效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欧阳世伟;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kP搆生;台湾金融控股公司之公司治理模型及关键性成功因素之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宁;论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苏灿;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防范的法律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史晓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夏滨辉;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防控法律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徐钦层;我国金融分业监管条件下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庞建勇;我国商业银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7 任俊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谢仁鸿;论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关联交易的风险防范法律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迪;论金融控股公司[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10 方如峰;金融控股公司的内在机理、风险及其监管[D];浙江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386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86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