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次贷危机再思中国商业银行有效压力测试框架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由美国次贷危机再思中国商业银行有效压力测试框架的构建 出处:《中国经济问题》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结合美国次贷危机,分析商业银行压力测试与银行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关系,指出当前加强商业银行开展压力测试的重要意义。在深入剖析目前商业银行压力测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借鉴国际先进银行风险预警和管控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有效压力测试方案的构建实施框架的几点意见,旨在提高银行风险管控能力和战略性决策科学性,以加强银行业稳健性评估和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ercial bank stress testing and bank risk management and bank supervis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stress testing of commercial banks at present. On the basis of deeply analyzing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ress tests of commercial banks at present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bank risk warning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onstruct the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of the effective stress test schem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isk control ability of banks and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assessment of banking stability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bank supervision.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分类号】:F832.2
【正文快照】: 一、商业银行压力测试与银行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的关系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对国际金融经济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冲击,给全球众多投资者带来了巨额损失。截至2008年8月底,全球金融机构由于次贷危机而核销的坏账已经接近5千亿美元。同时给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娜;李敏;;压力测试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江龙;非线性数学期望[D];山东大学;2005年
2 张慧;倒向随机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和在金融上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杨维强;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和非线性期望在金融中的应用:风险度量,,定价机制的估计以及期权定价[D];山东大学;2006年
4 YANG Wei-qiang;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和非线性期望在金融中的应用:风险度量,定价机制的估计以及期权定价[D];山东大学;2006年
5 胡小平;La-ES与最优变现策略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陈立峰;倒向随机微分方程数值方法与非线性期望在金融中的应用:g-定价机制及风险度量[D];山东大学;2007年
7 刘俊山;基于风险测度理论的证券投资组合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张f平;风险测度一致性的拓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广军;扭曲函数与保险定价[D];山东大学;2005年
2 陈思憧;压力测试理论方法及其在我国投资基金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郝涛;基于g-期望的高阶中心矩及原点矩[D];山东大学;2006年
4 张飙;商业地产的全面风险管理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5 刘婕;Credit Metrics与KMV模型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张静;一类g-概率的对称性问题[D];山东大学;2007年
7 许姗姗;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8 陈颂意;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监管资本计量的合理风险度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忠阳;VaR体系与现代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J];金融论坛;2001年05期
2 郭春松;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研究[J];福建金融;2005年10期
3 董天新,杜亚斌;压力测试及其在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海南金融;2005年05期
4 李娜;李敏;;压力测试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儒君;任楠萍;;次贷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运营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09年01期
2 刘玲;;我国商业银行加快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09年04期
3 肖晶;;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管理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4 周芳;;次贷危机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启示[J];青海金融;2010年10期
5 唐勤伟;;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现代商业;2008年15期
6 王菲菲;;次贷危机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时代金融;2009年11期
7 唐太送;;金融危机下的商业银行管理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5期
8 张克勇;;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08年12期
9 李成;;次贷危机下对我国商业银行房贷业务的思考[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李成;;次贷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房贷业务的思考[J];嘉应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监管体制改革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及对策[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2 赵葆华;孟洪涛;张晖;;浅议商业银行增长方式的转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宁;;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启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邓清;;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5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6 周洪俊;;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布局的优化与管理[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7 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研究部课题组;沈佩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8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9 杨坚;;商业银行反假货币工作初探[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10 赵庆明;;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可提高灾后重建速度和质量[A];2008年《中国投融资研究报告》科研课题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卫平;银监会调整部分商业银行监管职责[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钟颖;黄奇帆首次披露重庆商行重组内幕[N];证券日报;2005年
3 王书贞;陈艳娇;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审计效率的思考[N];中国审计报;2004年
4 时卫干;商业银行业务转型面临技术挑战[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卫容之;上海农村商业银行25日挂牌[N];国际金融报;2005年
6 沈鸿;浅谈建立商业银行治理结构[N];金融时报;2004年
7 侯明新 刘胜军;商业银行现金管理工作有待加强[N];金融时报;2004年
8 汪雯;商业银行:亟须实施IT审计[N];金融时报;2005年
9 FN记者 韩雪萌;理财业务:开启商业银行发展新路径[N];金融时报;2005年
10 记者 程勇;变相高息揽储此路不通[N];上海证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慧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暨南大学;2006年
2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3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宏;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何亮;商业银行的厂商理论[D];暨南大学;2005年
6 宋安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彭纯;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方芳;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10 姜美华;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艺;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8年
2 刘春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3 须剑;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4 蔡晓燕;次贷危机中的跨国银行:风险管理、危机应对及其启示[D];厦门大学;2009年
5 付金环;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策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田榕榕;论金融海啸中商业银行盈利变化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邓力;商业银行服务流程再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刘p
本文编号:1388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88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