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预期与资产价格泡沫的关系:实验与行为金融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流动性、预期与资产价格泡沫的关系:实验与行为金融的视角 出处:《世界经济文汇》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金融市场的历史和现实经验表明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与过剩的流动性和正向的经济预期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设置四组不同流动性条件、分红条件的实验室资本市场,利用实验数据检验了流动性过剩和高分红预期对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流动性过剩和高分红预期是推动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两大要素,但流动性因素对价格泡沫的影响更具有独立性和主导性:无论分红预期高还是低,流动性过剩都会带来显著的价格泡沫。此外,在流动性不足和低分红预期的条件下市场会出现负泡沫。结合行为金融理论,我们认为价格泡沫的膨胀来源于交易者固有的认知偏差,流动性过剩为认知偏差转化为市场定价偏差提供了条件,而高分红预期可能会进一步激发过度乐观这类认知偏差。
[Abstract]:The histor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financial markets show that the expansion of asset price bubbl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excess liquidity and positive economic expectations. The experimental data are used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excess liquidity and high dividend expectation on the bubble expansion of asset price in the laboratory capital market with dividend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ther conditions remain the same. Excess liquidity and high dividend expectations are the two main factors to promote asset price bubble inflation, but liquidity factors have more independent and dominant influence on price bubble: whether high or low dividend expectations. Excess liquidity will lead to significant price bubbles. In addi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ow liquidity and low dividend expectations, there will be negative bubbles in the market. We believe that the inflation of the price bubble comes from the inherent cognitive bias of the traders, and the excess liquidity provides the conditions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cognitive bias to the market pricing bias. High dividend expectations may further stimulate such cognitive biases as excessive optimism.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股市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CJY060
【分类号】:F820;F830.91;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从18世纪的南海公司泡沫,到2000年的网络泡沫,到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及其破灭一直是金融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然而,资产价格泡沫通常是难以进行事前预测的,人们只有在泡沫破灭之后才认识到泡沫的存在。Kindle-berger(2000)曾对金融历史上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鸿桢,林嘉永;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的实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2 杨晓兰;金雪军;;资金约束放松与证券市场泡沫:一个实验检验[J];世界经济;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民;;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贺京同,霍焰;投资者行为、实物经济与资产价格——基于损失规避的股价走势与实物经济相脱离现象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1期
3 李翔;;基于实验经济学的信息定价效率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5期
4 李广子;李玲;;预算软约束与资产价格理性泡沫[J];财经研究;2009年06期
5 桂荷发;信贷扩张、资产价格泡沫与政策挑战[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6 杨龙;;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产品质量选择的博弈分析[J];当代经济;2010年13期
7 严武;董承勇;;虚假信息影响股价波动分析:来自沪深股市的证据[J];当代财经;2010年04期
8 贺京同;霍焰;;股价走势与实物经济相脱离的行为经济学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9 宋玉颖;;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基于金融窖藏理论的解释[J];大庆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10 胡玉霞;;保险代理人监管机制对保险代理人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樊行健;雷东辉;;信息不对称与权益资本成本[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刘永泽;唐大鹏;;社保基金持股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基于中国资本市场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挺;资本市场波动与宏观调控[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亚楠;过度自信、信息与中国证券市场资产价格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张明辉;中国发电企业持续均衡发展核心变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杨晓兰;证券市场泡沫问题的实验经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胡志强;金融系统的福利经济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6 许奇挺;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宋玉臣;股票市场失灵与政府行为选择[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家辉;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博弈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雷东辉;信息不对称、权益资本成本与资本市场效率[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姚宏;利润操纵背景下上市公司价值增长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杨;管理者过度自信、风险偏好与盈余管理[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黄佳军;金融集聚对金融风险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李静;中国资本市场审计变迁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曾静;成本管理信息租金、内部冲突与控制绩效[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鲍元涛;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秀梅;专家预测对资产价格泡沫影响的实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王连华;股市泡沫的生成机理和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8 孙灵魁;中国股市泡沫与价值投资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张文鹏;股市泡沫与正反馈投资模型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10 范建国;基于价值创造和内幕交易的系现象实证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蔡志明;经济学中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兼论实验经济学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汪丁丁;实验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建设[J];经济学动态;1994年07期
3 金煜,梁捷;行为的经济学实验:个人、市场和组织的观点[J];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05期
4 林嘉永;随机化检验在实验经济学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静;;西方实验经济学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5年11期
2 汪丁丁;实验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建设[J];经济学动态;1994年07期
3 肖信东;;实验经济学:一种新方法[J];经营管理者;2006年09期
4 许光建,史璐;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的贡献及其应用[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5 金煜,梁捷;行为的经济学实验:个人、市场和组织的观点[J];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05期
6 ;2008年实验经济学高级讲习班暨学术研讨会召开[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7 张丽明;;实验经济学能减少费用和风险[J];世界教育信息;1999年05期
8 詹文杰,汪寿阳;维农·史密斯与实验经济学——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评论之二[J];管理评论;2002年10期
9 杨志勇;实验经济学的兴起与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4期
10 刘兵军,欧阳令南;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大学生认知偏差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晓文;魏建;;惠研究的实验经济学进展与应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范帅邦;;小团体选举决策的形成机制与实验经济学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邹生;叶元龄;袁飞玲;周传世;;宏观经济实验室的发展及其设计与应用[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熊义杰;;经济计量学的发展与实验经济学的兴起[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子燕;李占江;;功能失调性态度、认知偏差与抑郁症的结构模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李晓巍;邹泓;侯珂;;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与抑郁:认知偏差的中介作用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胡东兰;刘志迎;;经济学中的实验方法[A];第八届全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子燕;李占江;;功能失调性态度、认知偏差与抑郁症的结构模型研究[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锐;;受众的认知偏差与心理压力——浅析寻医问药类广播节目的危害性[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丁雷;首届实验经济学论坛在连举行[N];大连日报;2009年
2 葛新权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验经济学需要与其他经济理论相结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李静萍 李锁云;投资决策中的认知偏差[N];山西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朱益民;A股后3000点时代:集体认知偏差再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席雪莲;心理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先驱人物[N];经济参考报;2002年
6 毛欢喜;货币供应过量引发资产价格泡沫[N];经济参考报;2003年
7 宋喜秀;纠正认知偏差 提升运行水平[N];中国质量报;2004年
8 贾伟;纠正投资的几个认知偏差[N];经济日报;2007年
9 母晓洁;微显示投影:杜绝两大认知偏差[N];中国电子报;2005年
10 席雪莲;他们开创了新领域[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良聪;实验经济学兴起与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吴立源;资产价格泡沫:演化机制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宋剑斌;资产价格泡沫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黄广明;资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理论的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王军;管理决策中的个体认知偏差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赵新顺;行为理性偏误与投资者生存投资决策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蔡峗;短视认知偏差与财务舞弊行为[D];暨南大学;2010年
8 曹晓华;证券市场稳定机制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9 孙跃;产业集群知识员工离职风险感知对离职意愿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薛云珍;认知偏差与抑郁症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洪建;基于实验经济学的农民销售合作组织推广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杨海水;资产价格泡沫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3 胡衬春;论传者的认知偏差[D];广西大学;2004年
4 王卫芬;受众认知偏差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5 王娜;认知偏差对银行信贷行为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罗建敏;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认知偏差对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7 孙志明;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电力市场竞价模式及报价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祝晓峰;资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曹阳;流动性过剩:泡沫与通胀的交替[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吴立源;行为金融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88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8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