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金融支持区域创新的竞争和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6 21:20

  本文关键词:金融支持区域创新的竞争和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研究 出处:《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支持 区域创新 竞争和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摘要】:区域创新依赖金融体系的支持,而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却呈现极大的空间差异性。将金融支持体系划分为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三个维度,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考察了1998-201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域金融支持体系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各省域创新发展中,金融支持体系呈现竞争和溢出两种不同的效应,整体上竞争效应较为明显;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都有助于区域创新水平提高,但地区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竞争效应;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存在差异,金融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区域创新提高,然而,由于竞争效应未能带动邻近地区创新发展;金融效率较低,对区域创新起到微弱的促进作用,邻近地区金融效率变量趋向于通过溢出效应推动创新发展,但并不显著;金融结构变量不显著,可能反映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若干金融改革政策建议,进一步促进中国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
[Abstract]:Regional innovation depends on the suppor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China has great spatial difference. The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dimensions: financial scale, financial efficiency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with a spatial panel Durbin model (SPDM) tested 1998-2010 Chinese, 30 provincial financial effect of support system on regional innov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Chinese provinces i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presents two kinds of competition and spillover effect, the competition effect is obvious; investment of research and investment in R & D staff will help improve the level of regional innovation, but there are obvious competition effect between regions contribution; financial scale, financial efficiency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differences, financial scale is larger, more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competition effect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djacent areas; financial efficiency is low, weak effect on regional innovation, financial efficiency variables tend to neighboring regions through spillover effect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but not significant; financial structure variable is not significant, may reflect the capital market of our country has some deep-seated problem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study it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further promote financi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Chines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格罗宁根大学;
【分类号】:F832;F224.0
【正文快照】: 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区域创新发展,而区域创新不但需要人才的投入、税收的激励,更离不开金融系统的支持。一方面,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是实现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推进器和金融资本的保障,对促进科技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建军;;金融系统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与动态效应[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2 张自力;丘书俊;何新慧;;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与金融支持效率——基于广东的数据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孙伍琴;论不同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J];经济地理;2004年02期

4 杨友才;;包含产权制度溢出性的经济增长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10年04期

5 刘降斌;李艳梅;;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单位根和协整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8年12期

6 苏方林;;中国省域R&D溢出的空间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年05期

7 秦军;;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1年01期

8 孙伍琴;朱顺林;;金融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的效率研究——基于Malmuquist指数的分析[J];统计研究;2008年03期

9 李松涛,董j,余筱箭;浅议技术创新模式与金融体系模式的相互关系[J];软科学;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恩民;;金融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叶耀明;王胜;;金融中介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8期

3 徐建军;;金融系统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与动态效应[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4 叶子荣;贾宪洲;;金融支持促进了中国的自主创新吗[J];财经科学;2011年03期

5 蔡建明;;民间资本参与中国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2期

6 王定祥;刘杰;李伶俐;;财政分权、银行信贷与全要素生产率[J];财经研究;2011年04期

7 王玉茹;苗润雨;;经济发展与中国近代银行业结构的演化——基于1918-1936年市场集中度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6期

8 何晓夏;章林;;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研究[J];金融论坛;2010年01期

9 朱丽丽;宗萍;闫庆友;;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金融支持机制及发展对策[J];科技和产业;2011年09期

10 姜炳麟;李梅;;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欧阳旭;刘云;;企业对跨国公司R&D知识溢出吸收能力评价体系构建[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畅;;自主创新能力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门槛效应[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陈华;王稳;;中国保险发展对技术创新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4 赵惠芳;吴敏洁;徐晟;陈辉;;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部地区知识吸收能力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德春;张长征;林丽;;产业集聚、金融发展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赵立雨;师萍;;基于空间计量的R&D人力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Anyu Yu;Jie Ma;;Knowledge Spillover Structure within Shanghai Districts: A Spatial Analysis of Aggregation and Correlation[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李凡;章东明;;金砖国家技术吸收能力因素比较研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谢沛善;中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居松存;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柏高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吴瑞祥;资本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周慧;面向产业低碳发展的金融服务系统及传导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余海斌;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模式与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10 项歌德;R&D溢出效应的测度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卫;浙江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出口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忠;我国股市系统演化与发展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姜承武;FDI、金融发展对我国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纪晓云;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吴双;金融发展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刘芸;金融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武静;中小企业信托融资模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孙海梅;中国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姗娜;科技金融的结合机制与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冯彬;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耀明;王胜;;金融中介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8期

2 蔡建明;;民间资本参与中国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2期

3 肖虹;;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特点检验:1999~2004[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4 刘小勇;李真;;财政分权与地区市场分割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5 欧新黔;;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J];中国科技投资;2006年12期

6 姜炳麟;李梅;;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6期

7 田成诗,盖美;中国地区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统计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陈晓枫;;中国政策性创业风险投资运作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龚艳萍,周育生;基于R&D溢出的企业合作研发行为分析[J];系统工程;2002年05期

10 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莉;基于技术创新的金融结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云航;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内在关联与影响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3 沈能;技术创新的金融安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晶;赵喜仓;;我国五省市R&D活动影响力与区域创新能力关联评价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郭文才;薛绯;;论金融支持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J];科学管理研究;2008年01期

3 陈柳钦;;循环经济发展需要良性的面向市场的金融支持[J];西南金融;2008年07期

4 伍孟林;郑斌;;促进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取向选择[J];时代金融;2011年02期

5 张学斐;;构建新疆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8期

6 苗强;窦艳杰;;基于粗支持向量机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17期

7 庞任平;;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08期

8 任胜钢;彭建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比较[J];系统工程;2007年02期

9 李晓曼;;循环经济金融支持研究及其对新疆地区的启示[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陈柳钦;;金融如何为循环经济服务[J];节能与环保;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缪胜光;陈国宏;李美娟;;基于云理论的福建省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彬;;基于BP神经网络福建省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实证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3 薛风平;;基于LS-SVM的区域创新能力预测模型[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薛风平;;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及其非线性测评模型[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德春;高敏;刘炳胜;;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变化趋势系统分析——基于PLS路径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李治国;于燕;;基于因子分析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研究[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李小兵 王建国;两项创新潜力指标跃居全国第一[N];湖南日报;2011年

2 记者 宋茜;实施创新规划 增强创新能力[N];江西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齐平;江苏: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N];经济日报;2011年

4 ;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助推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跃升“全国第一”[N];新华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叶石界;中新广州知识城开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记者 张萌萌 通讯员 刘军杰;2009年我市专利申请量突破千件大关[N];廊坊日报;2010年

7 记者 焦莉莉;我市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N];石家庄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梁佳佳;就业困难补贴两千 创业贷款限额十万[N];法治快报;2009年

9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王勇;把握好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方向[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扎实推进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N];福建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鲁秀;企业低碳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周万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张庆滨;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唐德祥;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D];重庆大学;2008年

5 柴志贤;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理论、机理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谭恒;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王向华;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区域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张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9 徐磊;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FDI技术溢出门槛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朱晓霞;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角色定位与成长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衍飞;江西省设区市区域创新能力及其提升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甘蓉蓉;湖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玉博;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2年

4 赵娜娜;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2年

5 李昊月;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及效率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朱润润;区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黄蓓;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8 陈如琳;基于特征选择和支持向量机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王春晖;政府科技资助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赵婷;知识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9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89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1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