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出处:《中国流通经济》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3年底中国碳交易试点城市将全面展开碳交易工作,并将于2015年完成统一的碳交易市场雏形,最终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展开。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促进碳市场发展,在支持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同时,拓展创新领域,增加自身实力。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尚未建立,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产品及业务有很大的创新和提升空间。我国商业银行参加的碳金融业务可分为绿色信贷、CDM项目下贷款、其他碳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促进碳金融市场体系形成,应克服商业银行分业管理的制约,继续加大碳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参加我国碳金融体系建设,加快碳金融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
[Abstract]:In end of 2013, the pilot city of carbon trading in China will carry out the work of carbon trading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he prototype of a unified carbon trading market will be completed in 2015. Finall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rbon market, while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rbon market, expand the field of innovation. At present, China's carbon trading market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carbon financial products and business has a great room for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can participate in carbon finance business can be divided into green credit. Loan under CDM project, other carbon finance products and business innov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fi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arbon financial market system, we should overcome the restriction of separate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We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novation in carbon finance products,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arbon finance system, and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pporting policies related to carbon finance.
【作者单位】: 北京物资学院;
【分类号】:F832.2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13年6月17日深圳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他六省市碳交易试点也陆续启动,2015年将基本形成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雏形,“十三五”期间将全面开展交易,从而形成我国自己的碳交易体系,与世界各国逐鹿于碳交易市场,从清洁发展机制(Cl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翁清云;刘丽巍;;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J];金融论坛;2010年S1期
2 康书生;任鹏充;;商业银行在中国CDM项目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蒋崴;;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产品的开发[J];科技信息;2013年08期
4 王留之;宋阳;;略论我国碳交易的金融创新及其风险防范[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恒奎;;助推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碳金融支持[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2 吴英姿;;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0年13期
3 翁清云;刘丽巍;;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J];金融论坛;2010年S1期
4 史晓琳;;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内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J];金融论坛;2010年S1期
5 乔海曙;陈守端;;碳金融业务分层模型及发展思路[J];金融论坛;2011年06期
6 翁清云;;国内外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经验借鉴[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杜莉;顾洪梅;;建构碳金融运行机制支持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J];东北亚论坛;2011年06期
8 于杨曜;潘高翔;;中国开展碳交易亟须解决的基本问题[J];东方法学;2009年06期
9 门明;张秋莉;;碳交易生产模型述评及应用探讨[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王慧慧;姜广海;;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门明;张秋莉;;碳交易生产模型述评及应用探讨[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慕丽杰;;低碳经济发展和碳金融体系的构建[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慕丽杰;;低碳经济发展和碳金融体系的构建[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周慧;面向产业低碳发展的金融服务系统及传导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吉宗玉;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郭艳斌;我国森林碳融资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肖红蓉;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武汉大学;2010年
6 李通;碳交易市场的国际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鲁秀;企业低碳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张云;国际碳排放交易与中国排放权出口规模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英;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李阳;低碳经济框架下碳金融体系运行的机制设计与制度安排[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清云;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博;碳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机理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申文奇;欧盟碳金融市场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牛慧;碳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林楠;关于发展我国碳排放权市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永胜;低碳经济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莹;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对中国节能减排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赵娜;碳排放权交易定价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茅健飞;世界银行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史瑾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游;;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J];财经科学;2009年11期
2 ;中国银行业步入低碳时代[J];银行家;2010年09期
3 唐斌;薛成容;;碳金融:“寓义于利”新社会责任观的实践——以深圳相控科技有限公司碳减排能效贷款为例[J];福建金融;2008年09期
4 曾刚;万志宏;;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5 李威;;国际法框架下碳金融的发展[J];国际商务研究;2009年04期
6 李挚萍;《京都议定书》与温室气体国际减排交易制度[J];环境保护;2004年02期
7 江峰;刘伟民;;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SWOT分析[J];环境保护;2009年14期
8 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9 成万牍;;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J];经济;2008年06期
10 周小川;;利用金融市场 支持节能减排[J];中国金融家;2007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周明;[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本报专家组成员 中国银行研究员 王元龙;[N];金融时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曼怡;王楠;;低碳经济下的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J];人民论坛;2010年23期
2 徐佳佳;;低碳经济与碳金融发展路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25期
3 张惠兰;安伟娟;;河北省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4期
4 陈游;;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J];财经科学;2009年11期
5 卞博;康亚岑;秦涛;;我国发展碳金融问题及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3期
6 李东旭;王永红;;浅析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现状与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7 初昌雄;;商业银行低碳理财业务研究[J];西南金融;2011年01期
8 李朕;钟磊;;商业银行促进新疆低碳经济发展浅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4期
9 高扬;;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发展碳金融[J];经济导刊;2011年04期
10 周行健;林明恒;;低碳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J];南方金融;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清;;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2 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监管体制改革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及对策[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3 赵葆华;孟洪涛;张晖;;浅议商业银行增长方式的转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宁;;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启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6 周洪俊;;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布局的优化与管理[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7 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研究部课题组;沈佩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8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9 杨坚;;商业银行反假货币工作初探[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10 赵庆明;;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可提高灾后重建速度和质量[A];2008年《中国投融资研究报告》科研课题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卫平;银监会调整部分商业银行监管职责[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钟颖;黄奇帆首次披露重庆商行重组内幕[N];证券日报;2005年
3 王书贞;陈艳娇;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审计效率的思考[N];中国审计报;2004年
4 时卫干;商业银行业务转型面临技术挑战[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卫容之;上海农村商业银行25日挂牌[N];国际金融报;2005年
6 沈鸿;浅谈建立商业银行治理结构[N];金融时报;2004年
7 侯明新 刘胜军;商业银行现金管理工作有待加强[N];金融时报;2004年
8 汪雯;商业银行:亟须实施IT审计[N];金融时报;2005年
9 FN记者 韩雪萌;理财业务:开启商业银行发展新路径[N];金融时报;2005年
10 记者 程勇;变相高息揽储此路不通[N];上海证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慧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暨南大学;2006年
2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3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宏;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何亮;商业银行的厂商理论[D];暨南大学;2005年
6 宋安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彭纯;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方芳;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10 姜美华;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金环;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策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2 田榕榕;论金融海啸中商业银行盈利变化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邓力;商业银行服务流程再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刘p,
本文编号:1395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9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