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略论“一五”时期信贷资金的计划配置

发布时间:2018-01-08 10:09

  本文关键词:略论“一五”时期信贷资金的计划配置 出处:《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一五”时期 信贷 计划配置


【摘要】:"一五"时期,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计划信贷管理体制,对信贷资金实行计划配置。国家银行计划配置信贷资金,首先是集中经济剩余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的需要。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后,国家银行计划配置信贷资金不仅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客观需要。这一时期,国家银行信贷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服务于"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对工、农、商等各业,对国有、合作、私营等各经济主体,推行了有差别的信贷配给政策。国家银行计划配置信贷资金的规模决定于可筹措到的信贷资金额度,而在基本取消市场机制的状况下,信贷资金来源主要受制于财政性存款的增长与财政收支的平衡。"一五"时期,计划信贷运行出现了两次大的失误,都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收支能否平衡对信贷收支能否平衡的决定性影响。
[Abstract]:During the "first five year Plan" period, China has basically established a planned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 implementing the planned allocation of credit funds. The National Bank plans to allocate credit funds. The first is the need to concentrate economic surplus in order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heavy industry.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development model, the national bank plan to allocate credit funds is not only a part of the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During this period, the state bank credit services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 serves the "three major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industrial, agricultural, commercial and other industries, state-owned, cooperation. Various economic entities, such as the private sector, have implemented different credit rationing policies. The size of the national bank's plan to allocate credit funds depends on the amount of credit funds that can be raised, while the market mechanism is basically abolished. The source of credit funds is mainly restricted by the growth of financial deposits and the balance of fisc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During the "first five year Plan" period, there were two major mistakes in the operation of planned credit. Both reflect the decisive effect of fiscal balance on credit balance under planned economy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分类号】:F832.4
【正文快照】: 引言从“一五”时期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家银行一直对信贷资金实行计划配置。学术界对于国家银行信贷资金计划管理问题的研究已发表了一些论著。比如,早在计划信贷管理体制建立之初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戈广从、葛致达、梁文森、赵帛、李成瑞等学者就针对财政、信贷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毅夫;蔡f ;李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式道路[J];经济研究;199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吉军,徐充;沉淀成本、产业结构刚性与国企战略调整[J];长白学刊;2004年03期

2 张旭昆;民间自发的制度演化与政府主持的制度演化[J];财经论丛;2004年04期

3 关晓光;汪毅霖;;不同宪政秩序下的转轨路径与转轨绩效——“北京共识”的内涵与应用[J];财经研究;2006年01期

4 赵伟,黄上国;入世承诺的制度变迁效应[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5 张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体系的演变[J];城市规划;2001年04期

6 张亦春;体制转轨、制度创新与公司治理结构发展——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一个经济逻辑分析[J];当代财经;2003年03期

7 刘东勋;中国渐进式制度改革的微观动力机制——一个渐进式制度变迁的供求模型[J];当代财经;2005年01期

8 之恺;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02期

9 张保胜;从技术创新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简评[J];甘肃农业;2005年03期

10 干春晖,徐维鼎;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分析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宋宏谋;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梁亚荣;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高雷虹;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甘春开;中国经济转轨中的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秋云;建国以来金融制度思想演进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管延春;当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类淑志;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变迁与重构[D];复旦大学;2005年

9 魏凤春;财政压力周期变动下的政府行为[D];南开大学;2005年

10 陈枫;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俊;论人民币结构体系[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范宏伟;“五反”运动政策与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马冀;建国初期市场化进程中断的原因与影响[D];河南大学;2002年

4 傅志勇;三线建设及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杨晓胜;对建立和发展我国市政债券市场的构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陶月英;商业银行所有制及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李佃亮;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政治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8 黄亚林;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9 冯慧娟;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内外城市化进程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黄聪英;制度变迁与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樊纲;;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J];经济研究;199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资金来源)[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07期

2 ;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资金来源)[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07期

3 ;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资金运用)[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07期

4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资金运用)[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04期

5 ;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资金运用)[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06期

6 ;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资金来源)[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04期

7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资金来源)[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06期

8 ;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资金来源)[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06期

9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资金运用)[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07期

10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按部门分类)(资金运用)[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飞飞;浙江信贷收支结构有新变化[N];中国信息报;2004年

2 记者  付平;央行确定2006年金融数据公布时间表[N];金融时报;2005年

3 ;本报受权发布2005年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简报[N];上海金融报;2006年

4 ;2006年温州市金融形势分析报告[N];温州日报;2007年

5 宋焱;央行公布明年金融数据公布时间表[N];金融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栋琳;存贷差首破11万亿元[N];中国证券报;2006年

7 张荣旺;新股为什么这样红?[N];中国经营报;2008年

8 宋焱;央行公布明年金融数据公布时间表[N];金融时报;2006年

9 贾玉宝;个贷非常态放缓 零售银行博弈“天时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张U,

本文编号:1396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96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8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