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选择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3 11:29

  本文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选择影响机制研究 出处:《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信用社 改革模式 模式选择 影响机制


【摘要】:无论从各模式自身优势和存在的必要性出发还是基于现实国情,农村信用社都应坚持多样化的改革模式。本文跳出单纯的区域经济结构选择原则,建立了一个金融需求特征为关键因子层,政策导向、经济条件与教育环境作为基础层,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劳动力素质和社区素质为介质层的综合影响机制模型,并以海南案例给予了印证。
[Abstract]:Whether from the advantages of each model and the necessity of existence or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should adhere to a diversified reform model. Set up a financial demand characteristics as the key factor layer, policy guidance,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s the basic layer, industrial structure, enterprise size.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mechanism model of labor quality and community quality is confirmed by Hainan case.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
【分类号】:F832.35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颁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形成了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三种不同的改革模式,支农效果得到大大提升。截至2011年末,全国已有402家由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的农村银行机构,其中农村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陆磊;走在十字路口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一个中期评估[J];南方金融;2005年10期

2 张洪波;徐艳;;海南省农村小额信贷产品发展模式及其创新思考[J];海南金融;2011年02期

3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年01期

4 阎庆民,向恒;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改革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07期

5 汲长虹,刘仲生,田国强;合作制:满足农村弱势群体融资需求的制度保证[J];金融研究;2003年12期

6 郭玮;;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问题与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4期

7 李爱喜;;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模式及决定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06期

8 蓝虹;穆争社;;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全景式回顾、评价与思考[J];上海金融;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年生;;对农村信用社支农问题的一些探讨[J];安防科技;2006年01期

2 张仁杰;谢志忠;;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0期

3 马瑞;;浅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的原因[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23期

4 谢云,赵长勇;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环境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5 曲世林,罗守贵,欧阳令南;关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6 胡滨;;浅析我国农村金融系统及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7 张健;冯中朝;;农村非正式金融存在的必然性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8 李仁健;;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9 刘秀杰;张雨;;农村信用社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支持和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10 夏晓燕;;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蕾;;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贷资金外流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周立;;两部门合作:农村金融体系形成的一般逻辑与中国经验[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陈鹏;;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来自贵州的证据[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乐柱;王家传;;提升农信社竞争力 支持农业经济发展[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池波;彭克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困惑与出路[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谢元态;汪云兴;;对我国农村地区的非均衡金融体系的思考[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曙光;王丹莉;;增量式渐进变迁、微观主体自主创新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纪念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何广文;李莉莉;;从系统论视角看农村金融改革[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青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斌;阮红新;郑艺;吴莹;;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选择与变迁——基于控制权转移的视角[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双进;中共革命下的乡村金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吴斌;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陶珍生;我国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吴言林;金融发展中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融资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宋彦峰;农村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陈文俊;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凌峰;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姚雯;农村金融与县域经济发展[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利文;需求导向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晓晨;涉农贷款分类管理及政策支持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刚;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李晓;需求导向下的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潘旺;大石桥农村支付结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高新会;莱芜市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陈志强;县域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吴婧;我国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刘艳;基于金融功能观重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爱喜;;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农户金融合作行为[J];财经论丛;2008年06期

2 李爱喜;;新中国60年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财经论丛;2009年06期

3 穆争社;;激励农村信用社引进民有资本的战略投资者[J];财贸研究;2010年01期

4 刘岩,仲晓天;合作金融的制度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5 宋磊;王家传;;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试点改革绩效的实证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杨毅;;层次分析法(AHP)中生成判断矩阵简易算法及其应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李玮;对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的审视与思考[J];金融研究;2000年10期

8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年01期

9 阎庆民,向恒;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改革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07期

10 苏存,李杨;微观金融的困境:对农村信用社定位问题的思考[J];金融研究;2001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钟红涛;[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2 胡祥苏;[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3 主持人 记者 李晓美;[N];金融时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海明;林胜;;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及治理机制改革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2 王亦明;吕云涛;;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新模式:社区银行[J];特区经济;2007年11期

3 淅川县农村信用联社课题组;;“一行两制”模式在农信社改革中的可行性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4 彭宇文;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5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课题组;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问题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李援亚;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刍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09期

7 王洪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社改革模式探析[J];黑龙江金融;2004年09期

8 傅文胜;;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河北金融;2005年09期

9 巴曙松;林文杰;袁平;;当前农村信用联社体制的缺陷及出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S1期

10 杨红;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评析与制度创新路径再探[J];农业经济;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庹国柱;朱俊生;;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2 李希富;;会计综合实验室的目标定位与模式选择[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3 韩之国;;论海事统计分析系统方案设计的模式选择[A];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海事与安全论文集[C];1999年

4 蔡守秋;蔡文灿;;循环经济立法研究——模式选择与范围限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5 李静云;;循环经济立法必要性及其立法模式和原则探讨[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赵宪军;杨海芬;;保定市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及模式选择[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珂;王小龙;;论我国环境教育的法制化[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8 陈德敏;乔兴旺;;石漠化防治法律制度模式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国飞;胡甜;;水污染管理体制和调控机制的模式选择——武汉环保法律制度革新的一个视角[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卢莺;赖颖昕;张世昌;;同轴布拉格反射器开槽参数的设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壮;刘明康:农信社改革要坚持股份制方向[N];证券时报;2007年

2 黄宗柯;探索农信社 改革模式和扶持政策[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3 刘明康;把农信社办成现代金融企业[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记者 陈必达;同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揭牌[N];黄南报;2007年

5 但有为邋苗燕;刘明康:把农信社办成现代金融企业[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王定芳;农村信用社面临新选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1年

7 曹殿君;应提高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水平[N];抚顺日报;2005年

8 通讯员 贾漠 赵玉文;玛纳斯县农村信用社及早放贷支农备耕[N];昌吉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王开桂 龙飞;郴州农村信用社1.2亿元贷款支持灾民重建住房[N];郴州日报;2006年

10 王开桂邋龙飞;我市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突破百亿元大关[N];郴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勇;我国转型期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方金兵;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王秀丽;中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明洋;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及公司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罗然然;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左平桂;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彭志军;我国农村信用社流程再造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牛德强;我国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胡罡;中国银行业并购研究:动因、效应及模式选择[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冯湘勇;县域经济发展中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道银;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选择[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田卫明;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模式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余卫平;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蔡瑶;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吴川;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7 付静;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周蕾;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夏品俭;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黄新强;新时期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18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18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e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