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理业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文关键词:我国保理业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出处:《生产力研究》2010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起步晚、整体水平低,问题主要体现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保理专业人才匮乏,企业观念的落后和企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等方面。因此我国应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转变服务的内容形式、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组建专业化国际保理从业人员队伍等措施完善我国国际保理业务体系,使之在我国健康有序地发展。
[Abstract]:China's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business started late, the overall level is low, the main problem is that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lag behind, factoring professionals are scarce.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perfect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change the content form of the service, perfect the correspond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ized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staff and other measures to improve our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business system, make it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in China.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河北大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XSK0701037) 河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SZ080401)
【分类号】:F832.2
【正文快照】: 国际保理是一种重要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其核心内容是保理公司通过收购债权的方式提供融资。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国际保理的服务手段更加先进,保理商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而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使保理业务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保理业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宋雅楠;;浅析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J];财会月刊;2005年26期
2 祖素梅;试析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4年01期
3 冯云萍;推进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的策略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贾金妍;赵静;;对我国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若干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颖;现阶段中国发展保理业务的迫切性存、在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年02期
2 吴正光,周东山;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研究[J];新疆财经;200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国际保理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张力;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董加伟;国际保理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李横;国际保理中应收帐款转让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5 王雯;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创新与发展[D];苏州大学;2008年
6 楚保军;工行XC分行国内保理业务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于杨;国际保理立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8 汪静;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9 崔玉;中国保理业务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10 杨立娟;国际保理业务中信用风险问题思考[D];河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冰;国际保理:我国银行亟待拓展的领域[J];当代经济;2003年01期
2 吴安平,万晓兰;我国出口保理受阻的深层原因[J];对外经贸实务;2001年08期
3 朱宏文,王健;发展我国保理业务的几点思考——爱立信熊猫“背叛”中资银行之我见[J];对外经贸实务;2002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晓宸;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5年07期
2 海泳;国际保理业务在中国的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07期
3 刘培芳;;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消费导刊;2008年08期
4 李平;;浅谈国际保理及其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刘曼沁;刘国胜;;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对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广交会遇冷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1年02期
6 李丹;;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J];价值工程;2010年10期
7 叶小燕;;论国际保理业务在中小型企业中的运用[J];中国商贸;2011年20期
8 王盛恩;;试论我国发展国际保理的时机与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9 王盛恩;;当前我国发展保理业务的策略探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10 胡文强;;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J];国际商务财会;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炎章;金加铜;;论完善技术市场的信用体系[A];建设小康与高技术产业化——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第35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2 李建平;纪建悦;刘京礼;;发展我国信用中介机构的研究[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李庆;;关于适应入世需要建立工商行政管理制度信用体系的探讨[A];全国十二城市工商行政管理研讨会专刊[C];2004年
4 邢丹;;建构信用体系的几点建议[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5 吴申元;徐建华;;诚信: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A];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C];2002年
6 阿拉木斯;;我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政策法律环境与信用体系[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2005)——电子法与电子商务时代的传统知识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伟;李雪梅;;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A];科学发展——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郭凌;;建立信用体系 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A];诚信·维权论坛文集[C];2004年
9 李雪梅;;浅谈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A];七省市第八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7年
10 胡金民;;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任重道远[A];科学发展——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邵传华;国际保理业务成世界贸易融资方向[N];国际商报;2010年
2 谢晓冬;牵手平安产险 中行拓展贸易融资版图[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中国工商银行信贷管理部 陈忠;贸易融资:银行提高盈利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N];金融时报;2007年
4 明怡;金融危机考验行业信用体系[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5 人行;玉溪成功开办出口贸易融资信用业务[N];玉溪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宁平何燕;冲破金融业惜贷情绪 中小银行试水贸易融资[N];中国经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钮键军;汇率避险:吃不到的蛋糕[N];财经时报;2006年
8 王卫平;中行推出贸易融资产品[N];民营经济报;2006年
9 邹靓;贸易融资跃升小企业信贷新亮点[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农总行国际业务部提供;走出困境 迎接希望[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伟;国际贸易融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孙磊;信用体系演化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林健;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高埃仁;中国文化视角下的信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5 龙游宇;信用的博弈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夏龙;先赔保险信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肖静;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姜学军;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9 鄢梦萱;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关玫;司法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鲁宁;关于国际保理业务在中国未来发展基本格局的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汪静;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3 钱锋;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国际保理业务拓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志刚;中国推动国际保理业务的迫切性与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5 张延伟;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王正润;国际保理对出口商的风险及其规避[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董治国;对中国如何发展国际保理业务问题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张莉;国际保理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周傲;国际保理业务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10 陈童颖;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现存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26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26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