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过度金融化的弊端及其对社会伦理文化的负面影响——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1-15 04:08

  本文关键词:过度金融化的弊端及其对社会伦理文化的负面影响——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 出处:《道德与文明》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 金融危机 过度金融化 贪婪文化 伦理文化 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金融资产 新自由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摘要】:美国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后果。过度金融化不仅形成了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巨量金融资产泡沫,而且造成了储蓄动员机制、风险管理机制和分配调节机制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蜕化。更为严重的是,过度金融化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生态,使私人资本的逐利本性凌驾于其他社会价值之上,人们的经济行为被恐惧和贪婪所统治。只有深刻认识过度金融化对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社会伦理文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才能在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重蹈过度金融化的覆辙。
[Abstract]:The U. S. financial crisis is the global economy excessive financial consequences. Excessive financial not only formed from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real economy a huge amount of financial asset bubbles, but also caused the savings mobilization mechanism, reduced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distribution mechanism and market economy mechanism. What is more serious is that excessive financial damage to the normal eco economy, so that private capital profit driven nature superior to other social values, people's economic behavior is ruled by fear and greed. Only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negative impact caused by excessive financial market for economic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social ethical culture, in order to deepen financial reform, expanding financial openness in the process always remain sober the mind, avoid excessive financial mistakes.

【作者单位】: 上海市金融工委组织宣传处;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市伦理学会;
【分类号】:F830;B82-053
【正文快照】: 金融危机揭示了过度金融化的负面后果,但过度金融化的后果又不仅仅是经济和金融层面的,它还造成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社会伦理观念的深刻转变,这种影响更为深远、持久,并借助于全球化进程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而波及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因此,除了从经济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莹;试论克林顿政府执政以来的美国经济[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韩骅;20世纪美国普通教育中的质量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刘昌明;论美国“新经济”的特征、原因及其走势[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高华;略论美国的早期发展历程[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陈平;美国社会保障法评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戎懿;不一样的美国[J];新东方英语;2005年Z1期

7 陆效用;美国21世纪的“5C”外语教育[J];外语界;2001年05期

8 蒲玉梅;产业结构调整与美国工业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布庆荣;评美国的价值观[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张永翠;美国工业化进程中政府的作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牧;;论金融危机的传导性问题[A];透过互联经济体系创造财富——第12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北京阶段会议文集[C];2001年

2 杨海燕;;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改革[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博;;美国外来物种入侵相关法律对我国的启示[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4 李虹;;美国公益性地质工作发展方向[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5 姜怀宇;;金融危机前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空间变动趋势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徐妍;;新疆外贸发展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思考[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莉莉;;浅析美国“精明增长”——一种值得我国借鉴的城市发展模式[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李约;;借鉴新加坡美国电子政务的成功经验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欧新黔;;应对金融危机的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报告——在“2009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A];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应对危机的现实选择——2009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韩丽;;从金融危机中提高认识还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植春;国际市场面对金融危机的应对经验[N];上海证券报;2005年

2 商报记者 扈明 韩哲;金融危机下的新节俭生活[N];北京商报;2008年

3 宋时飞;1859 1929 2009[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4 ;求伯君:网游是金融危机的避风港[N];证券日报;2008年

5 李和仁;金融危机与交通企业应对[N];证券日报;2008年

6 金融;金融危机带来九大警示[N];中国企业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黄继汇;将进一步拓展中国业务[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石婵雪;唐双宁试解金融危机对中国“十大影响”[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赵刚;韩国出台1000亿美元救市计划金融危机再向亚太进军[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10 巩晓莉;金融危机预言者告诉我们什么?[N];国际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辉;现代金融危机生成的机理与国际传导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2 于乃书;对金融危机若干问题的分析——兼论日本经济危机的成因[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小牧;九十年代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研究[D];辽宁大学;2000年

4 阮建平;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D];武汉大学;2004年

5 包惠;美国产业研发的空间结构与科技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程雪峰;媒介垄断与文化渗透:冷战后美国传播霸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王公龙;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5年

8 张健;新闻自由与经济自由的和谐与悖谬[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恒阳;美国不扩散出口管制政策分析[D];外交学院;2006年

10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恩涛;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璐;我国金融危机防范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韩薇薇;论金融危机的生成与防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曲斌艳;房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吴俊宏;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马君;美国的陪审团制度[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杨翔;金融危机与信息不对称相关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8 王锐;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张丽;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邱隆敏;我国金融危机的预警研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分析[D];暨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26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26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d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