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正规信贷违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陕西省渭南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9 14:22
本文关键词: 信贷违约 农户 影响因素 出处:《经济经纬》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笔者以陕西省4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方差和Logit回归分析,对农户正规信贷违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打工人数、是否种粮户、是否有借款、贷款金额及借贷方式以及农户的主观努力程度等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影响。笔者据此得出农户家庭经营能力、经济结构和收入以及信贷产品设计是影响农户信贷违约关键因素的结论,并提出增强农户经营管理能力、扶持农户多元增收和完善金融服务模式等政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400 rural households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autho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formal credit default by using variance and Logit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d of household is educated. Family income, number of workers, whether to grow grain households, whether there is a loan. The amount of loans, the way of lending and the degree of farmers' subjective effort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armers' credit default.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ncome as well as credit product design are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 credit default.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such as strengthening farmers' management ability, supporting farmers' multiple income and perfecting financial service model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郑州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2011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IRT117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126)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中国农村金融资助项目(20080716-1) 2010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00204110030)
【分类号】:F832.4;F224
【正文快照】: 引言农户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主体。农户家庭普遍存在流动性问题,有很强的融资需求(韩俊,2007),而贷款回收率是影响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降低农户违约风险是提高金融机构决策效率、缓解农户金融排斥困境的有效途径(王修华等,2012)。从金融机构进行信用甄别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任钢;;农户医疗信贷行为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互动机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林晓甫;;资本困境下农村信用社发展路径选择[J];金融与经济;2006年06期
3 李正波;高杰;崔卫杰;;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信用风险评价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菁;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贷市场供求主体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翟照艳;我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3 田俊丽;中国农村信贷配给及农村金融体系重构[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刘西川;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需求与信贷约束[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宗兆鹏;农村地区的非均衡金融体系[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2 陈伯军;从我国农村供给型金融抑制看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D];中南大学;2006年
3 李歆;农业龙头企业包含信贷服务的订单安排及其对农户信贷约束的缓解作用[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沈坤荣;张t,
本文编号:1444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44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