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结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 入境旅游 消费结构 计量经济学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预测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入境旅游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2011年1-11月,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我国大陆的外籍游客已经达到1.24亿人次,创造了430.35亿美元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游客人数和创汇分别实现了1.16%、2.01%的增长。成功跻身世界第四大旅游出口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跻身世界前十。入境旅游在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保持了持续较快地增长势头,这为“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继续加快入境旅游市场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不仅符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战略和政策,也符合当今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潮流,因此,科学严谨的规划在入境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理论上来说,入境旅游消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的研究上。要持续提高入境旅游消费,促进外汇收入增长,可以从研究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入手。通过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的研究,不仅能够对入境旅游的消费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有充分的把握,同时也能够对消费需求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有所了解,而且还能够针对消费需求的热点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行业发展,确保入境旅游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避免重复投资,过度建设等问题的发生。 文章首先选取《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披露的1999-2010年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及其结构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选取变量,建立模型,进行相关参数和模型的检验,得出合理的经济学意义解释;其次针对1999-2010的我国入境旅游结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划分阶段,并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根据关联度值的大小比较分析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并对影响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各个因素从作用机理到量化表现做了理论和实际方面的说明。然后使用了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未来五年的入境旅游消费发展趋势和相关数据。文章最后针对前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针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现存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处于的市场竞争环境与机遇,对优化我国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提升入境旅游创汇能力,保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力求达到所提的政策建议的科学性,指导性与务实性。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inbound tourism industry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 2011, from January to November,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to enter the mainland of foreign tourists have reached 124 million. It has generated US $forty-three billion thirty-five million in inbound tourism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and the number of inbound tourists and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have increased by 1.16% and 2.01%, respectively, and have been successfully ranked among the 4th largest tourist exporters in the world. The foreign exchange income of inbound tourism ranks among the top 10 in the world. Inbound tourism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in China and has maintained a sustained and relatively rapid growth momentum. This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inbound tourism during the 12 th five-year Plan. Continuing to speed up the healthy, rapi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s not only in line with the country's macroeconomic strategy and policies, but also with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end of low-carbo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rigorous plan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bound tourism. Theoretically speaking, inbound tourism consump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tudy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foreign exchange income, we can start with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inbound tourism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trends of inbound tourism consumption structure. Not only can we have a full grasp of the changing law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bound tourism consumption, but also can understand the hot spot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nsumer demand. Moreover, it can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hot spot of consumer demand, optimize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ensur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bound tourism industry, avoid repeated investment, excessiv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problems. Firstly, the paper selects the data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foreign exchange income and its structure from 1999 to 2010, and establishes the model by using econometrics theory to select variables.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and models are tested to get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of economic significance;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structure from 1999 to 2010,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reasonable grouping, divides the stage, and uses the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Th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m consumption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value of correlation degree.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m consumption from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to quantit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explanation. Then the use of grey prediction model GM(1. 1) forecast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related data of inbound tourism consumption in the next five years. Finally, the paper aims at the conclusion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bov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h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China.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and opportunities, it provides constructiv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m consumption, enhancing the ability of inbound tourism to earn foreign exchange, and maintaining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Strive to achieve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guidance and practicality.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F832.6;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经;吕计跃;;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4期
2 徐敏;董瑾;;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7期
3 黄益斌,朱德明;太湖流域重点污染源治理的投资效益比较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年05期
4 商金和;可转换债券的投资价值实证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5 崔校宁,李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6 何杰,吴继忠;中小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的实证分析——来自北京、辽宁、浙江、江苏、广东、湖北、云南的调查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2002年本刊总目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8 熊伟;;金融突破: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J];中国经贸;2003年08期
9 陈长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4年01期
10 梁祺,王慧敏,张显清;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成因的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胜;;基于后发优势理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证分析[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林宝清;洪锡熙;吴江鸣;;我国产险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实证分析[A];华东地区保险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孙克任;徐伟宣;;西方储蓄经济模型及其实证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许彩国;高杰;;营销策划:中国企业营销未来的实证分析[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联合课题组;肖向红;焦飞标;林敏;;农产品收购对现金投放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黄冈、咸宁、随州、天门、孝昌五市县的调查[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6 胡汉辉;杨煜;;广电系统再造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王永锋;蒋屏;;影响中国股市股票收益率的多因素实证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梁仁旭;陈奉瑶;;土地选择权价值之实证分析[A];不动产开发与投资和不动产金融——2005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范明;肖璐;;金东纸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天祥;;专业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六月入境旅游明显好于五月[N];中国旅游报;2003年
2 龚立仁;8月我国旅游外汇收入比降一成半[N];中国旅游报;2008年
3 中诚期货 黄付生;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的VaR实证分析[N];期货日报;2006年
4 陈筱丽;四川省2006年旅游外汇收入逼近4亿美元[N];西部时报;2007年
5 记者 张悦;头9个月我国入境旅游持续增长[N];国际商报;2001年
6 李莹 郭红珍;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实证分析[N];中国保险报;2002年
7 周音;中国入境人数及旅游外汇收入创新高[N];消费日报;2006年
8 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 赵晓;疫情最终有利于经济增长吗[N];经济日报;2004年
9 国通证券 杨晔;今年基金价格与净值关系的实证分析[N];市场报;2001年
10 华泰长城期货研究所 谭远;我国螺纹钢期货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N];期货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刚;中国医药产业成长特征与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宋荣兴;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宋志华;中国政府卫生支出的规模、结构与绩效研究[D];东北大学 ;2010年
4 高战荣;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奇志;中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静文;创业理论视角下企业集群发育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7 亓宗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8 毛飞;苹果种植户销售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火根;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关系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10 徐小飞;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结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王旭;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赵国健;中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分析[D];青岛大学;2011年
4 姜宇星;“信贷工厂”模式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夏蕾;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国内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白淼;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赵耀昌;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陆玉莹;信息化对江苏省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李长文;民族自治地方公务员能力建设的理论及实证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10 王涛;订单农业的发展与规范化管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445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4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