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失衡:一个文献综述
本文关键词: 金融深化 金融发展 金融市场 全球失衡 出处:《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全球失衡是当前理论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发生失衡的主要经济体之间存在着金融市场发展的巨大差异,加之现代金融发展理论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因此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从金融市场差异的视角解释全球失衡产生原因。从不同视角深入探究全球失衡的根源有助于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缓解持续、大规模贸易失衡,并解决由贸易失衡所引发的各种问题。本文对从金融市场差异视角解释全球失衡根源的近期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基于储蓄—投资缺口的宏观路径和基于国际分工模式的微观路径两个层面,对关于金融市场差异和全球失衡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介绍和评述。
[Abstract]:Global imbalance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 current theoretical circle.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among the major economies in which the imbalances occur, and the modern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or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literature began to explain the causes of global imbala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market differences. To explore the root causes of global imbalanc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s helpful to take mo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lleviate the persistence. Large-scale trade imbalance and solve the various problems caused by trade imbala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cent research on explaining the root causes of global imbala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market differenc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commen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market differences and global imbalances from two aspects: the macro-path based on the saving-investment gap and the micro-path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model.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贸顺差问题研究——基于金融深化差异的阐释”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BJY117)
【分类号】:F830.9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不断遭受着全球失衡问题的困扰。在上世纪7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期,全球失衡就分别达到了两次高峰。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的新一轮全球失衡,已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所经历的第三次严重失衡了。这三次较为严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柳剑平;孙云华;;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兼及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2 朱彤;郝宏杰;秦丽;;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关系的经验分析——一种外部融资支持的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3 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年03期
4 卢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对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的理论思考[J];世界经济;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家胜;祁春节;;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华;资本账户自由化对中国经济稳定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2 刘伟;中国经常项目的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夏平;中国中间产品贸易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竹俊;论创新与经常项目失衡[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孙磊;国际美元信用本位与中美贸易差额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杜晓蓉;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东亚钉住汇率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王静文;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苏应蓉;东亚地区钉住汇率制度与外向型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陈勇;FDI路径下的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的产业承接[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郑纯雄;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决定及宏观经济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辉;外资流入与我国内外经济均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孟振;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邓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常蕊;中国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测算和国际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陈雪梅;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周凌飞;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陶新元;FDI新趋势与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8 李艳婕;中国对亚洲地区贸易逆差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陈隽侃;FDI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互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赵云;对中美贸易顺差规模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国,杨涛;中国对外贸易的金融促进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1期
2 姜波克;李怀定;;均衡汇率理论文献评述[J];当代财经;2006年02期
3 姜波克;;均衡汇率理论与政策新框架的三探索——基于自然资源角度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1期
4 李鸿飞;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6期
5 高越 ,高峰;垂直专业化分工及我国的分工地位[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3期
6 柳剑平;孙云华;;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兼及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7 张晓平,陆大道;近20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02年05期
8 阳佳余;;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科学;2007年04期
9 刘志彪,刘晓昶;垂直专业化:经济全球化中的贸易和生产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10期
10 张薇,陈仲常,Nicole Quan Kep;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代价与风险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当伟;金融发展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仇娟东;何风隽;艾永梅;;金融抑制、金融约束、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深化的互动关系探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董z,
本文编号:1461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6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