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及其倾向性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 股权激励 股票期权 限制性股票 倾向性选择 出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2006~2008年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倾向性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成长性、企业规模与控股股东性质是影响其股权激励方式选择的显著性因素,企业在选择不同的契约方式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寻找利益平衡点是激励方案成功的关键。
[Abstract]:From 2006 to 2008, the stock incentive schem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s taken as a sample. Using the method of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hoice of its tendency,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of enterprises. The size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nature of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are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hoice of the equity incentive mode. Enterprises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when choosing different contractual methods. Finding a balance of interests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incentive schem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司治理视角下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联性研究”(Z2008H07)
【分类号】:F272;F832.51;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是解决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核心,而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股权激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股权激励使企业经营者或核心员工通过获得公司股权赋予的经济权利,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并将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相结合,为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徐文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的分类比较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S1期
2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3 徐晓东,陈小悦;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4 周建波,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凤岐,杨军;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研究——九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李常青,管连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3 张桂香,张剑涛,梁祖晨;从寻租理论看股票期权制[J];商业研究;2004年22期
4 潘莉,陆正华;民营科技企业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内部环境优化[J];商业研究;2005年13期
5 夏和平;赵西亮;袁光华;;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商业研究;2006年04期
6 宾建成;;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绩效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吕天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运行效率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3期
8 敬嵩;雷良海;;构建激励约束机制:项目管理视角[J];财经科学;2006年01期
9 高雷;宋顺林;;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市场反应[J];财经科学;2006年03期
10 谢军;经理持股和经营绩效:经理持股激励功能的实证评价[J];财经论丛;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潘石;;东北经济落后原因诸说评析[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2 吴来桂;;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治理效应[A];2006年湖南社科联学科前沿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戴璐;孙茂竹;;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基于大股东实际控制度的评价[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赖建清;吴世农;;我国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现状研究[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梁彤缨;郑军勇;;董事会特征与资本结构: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晓东;陈小悦;;公司治理与第一大股东的最优所有权安排[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周莉;;我国地区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费一文;周朝民;顾孟迪;;国家股份转让效果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东智;转轨经济中的上市公司治理——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考察[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2 严武;公司治理研究:股权结构与治理机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3 张培荣;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最优股权激励契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朱琪;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5 吕晓峰;金融期权、期货与基础市场间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刚义;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形态与效率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7 王铮;控制权收益、代理冲突与内部人治理的比较研究——兼论中国转型期公司内部人控制与治理[D];复旦大学;2003年
8 顾永立;内幕交易规制对公司价值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刘海生;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与实践[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张军;企业成长的系统控制论[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虞海侠;股票期权计划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邵锦华;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制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梦雨;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李爽;经理股票期权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5 屈朝;中国企业经营者持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6 张静;南京熊猫电子集团公司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7 何菊平;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财务政策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王友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资本结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9 汪江;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变更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10 杜靖;高科技企业股票期权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维,邹高峰;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2 李有根,赵西萍,李怀祖;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构成和公司绩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5期
3 吴淑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U型关系研究——1997~2000年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4 陈信元,张田余;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1997 年沪市资产重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5 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J];经济研究;1999年12期
6 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7 何诚颖;李翔;;股权分置改革、扩容预期及其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7年04期
8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谈谈股票期权[J];当代财经;1991年12期
2 ;如何对高层经理人员进行监督和激励?[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3 颜世明;股票权证价格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3年11期
4 冯涛,应启瑞,杜长征;股票期权价格确定刍议[J];特区经济;1993年10期
5 孙礼照;股票期权交易的机制与特点[J];财经问题研究;1994年04期
6 李明生;股票期权价格的因素分析与OPM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1994年10期
7 崔书文;西里巴:控制风险与把握机会[J];中国企业家;1994年06期
8 欧阳武;北美企业的劳动报酬管理[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4年09期
9 岑华;;欧洲期权交易所[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10 曹海;股票期权交易的形式、风险及价格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199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玉旭;黄洁纲;徐纪良;;连续交易保值与期权定价[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张承耀;;利润分享制与经营者激励[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黄群慧;;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模式比较[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赵广生;;上市公司激励与约束机制初探[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郝梅瑞;;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新趋势[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闫敏;刘远航;;美国企业家选拔激励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林建华;王世柱;冯敬海;;随机利率下的期权定价[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方巍;方彤;郑德玲;;基于道德风险模型的股票期权内涵理论的研究[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9 ;前言[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王光明;;非上市公司条件下的股权激励—国有外贸企业改制的一种模式选择[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冬亮;中国企业期权四大案例[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苟盛;股票期权多数人说要[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记者 焦炯;中关村八家高新企业试行股票期权[N];北京日报;2000年
4 朱海林;G4+1公布关于股份支付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讨论稿[N];中国财经报;2000年
5 王国华 张平国;美国股票期权制度及其税收政策[N];中国财经报;2000年
6 刘兴华;股票期权制——我们能搞吗?[N];中国电力报;2000年
7 记者 林木;网络公司薪水有谱没谱[N];财经时报;2000年
8 高尚全;财富约束与风险成本[N];财经时报;2000年
9 高尚全;价格、对象及法规[N];财经时报;2000年
10 高尚全;期股的体制前提[N];财经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开位;企业经营者知识资本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2 杨南方;现代企业经理股票期权(ESO)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王剑;经理股票期权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郑贤玲;股票期权制理论与实践[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兰邦华;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制效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陈朝龙;中国国企低效率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苗荣祥;经理股票期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张培荣;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最优股权激励契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孙武斌;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激励效应与绩效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10 李仁良;企业价值管理——战略、融资、投资和绩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汾平;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的构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2 陈瑶;股票期权与上市公司激励机制[D];暨南大学;2000年
3 金泉;论股票期权的法律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4 李百安;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5 王亚岭;论管理层持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陶冶;上市公司经理股票期权(ESO)制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7 郑一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8 高永成;公司财务监督理论及对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9 陈晓阳;美国的股票期权制度及其对中国企业改制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10 吕东圆;股票期权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464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64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