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美流动性传导机制研究:1999—2009年

发布时间:2018-01-26 01:31

  本文关键词: 次贷危机 流动性传导 偶发性传导 非偶发性传导 出处:《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次贷危机爆发后,关于美国流动性对全球流动性,尤其是新兴国家流动性影响的研究逐渐成为焦点,而对中美两国流动性传导机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构造超额货币比率来反映中美两国流动性状况,并采用VAR模型对中美两国流动性传导机制研究。研究显示,总体而言,美国流动性是中国流动性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但是在次贷危机期间,中美两国流动性却具有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这也表明流动性的偶发性传导机制与非偶发性传导机制同时存在于中美两国之间。
[Abstract]: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US liquidity on global liquidity, especially in emerging countrie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liquidity transmiss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reflects the liquidity situation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y constructing excess currency ratio. The VAR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liquidity conductio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study shows that, in general, American liquidity is the one-way Granger cause of China's liquidity change, but during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liquidity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two-way Granger causality, which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mechanism of accidental conduction and non-accidental conduction of liquidity exis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分类号】:F821
【正文快照】: 一、文献综述流动性的国际传导是指发源于一国流动性的变化将通过该国金融市场、实体经济、甚至通过投资者的资产组合调整效应影响其他国家流动性,进而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加速,流动性的国际传导正成为诱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和直接导火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范恒森,李连三;论金融危机传染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经研究;2001年11期

2 金洪飞,李子奈;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J];金融研究;200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洪飞;货币危机对产出的影响——一个货币危机的综合模型[J];财经研究;2004年04期

2 韩勇,耿中元,张超;论金融危机传染与发展中国家的防御对策[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3 王爱民,王惠,王金桃;国内外银行危机研究述评[J];当代财经;2003年01期

4 金洪飞;李阳;;发展中国家货币危机的经济代价——基于1990-2002年的经验分析[J];当代财经;2006年06期

5 胡援成;中国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关系的实证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6 杨胜刚,何靖;腐败与货币危机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6期

7 张先锋,张庆彩;土地规划政策对区域经济调控的内在机理分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4年04期

8 王义中;美国经常账户持续逆差原因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9 杨德权;刘e,

本文编号:1464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64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0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