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土地金融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31 18:17

  本文关键词: 土地经济 经济增长 金融风险 经济波动 出处:《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借鉴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关系理论,探讨土地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面板数据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研究结果:(1)土地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土地金融发展水平增加1个百分点,GDP增长率增加0.201个百分点;(2)土地金融的发展若超出实体经济的需要,则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会加大宏观经济波动;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土地供应由政府控制,土地开发利用资金大量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的制度约束下,政府失灵与金融风险两方面问题叠加,进一步加大了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经济波动。研究结论:土地金融对宏观经济具有显著影响,中国政府具有运用土地金融工具调控宏观经济的可能性,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土地金融发展中不断累积增大的金融风险。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and mechanism of land finance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fluctu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macro-economy.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is that the level of land finance developmen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land finance development level increases by 1 percentage point and the GDP growth rate increases by 0.201 percentage points; 2) if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finance exceeds the needs of the real economy, it contains huge financial risks, which will increase the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 Especially in China, land supply is controlled by the government at present, and a large amount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funds come from the credit system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he problems of government failure and financial risk are superimposed. Further increased the potential financial risks and economic fluctuations. Conclusion: land financ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macroeconomic,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land financial instruments to control the macroeconomic.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increasing financial risk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financ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深圳市国土房产评估发展中心;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基金】:教育部“211工程”三期子项目“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学科平台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项目“土地调查监测成果综合分析”(KD080622-01) “土地资源演变态势与问题分析”(ZL090601-01)
【分类号】:F301;F832.5;F123
【正文快照】: 1引言土地金融发展对宏观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发育良好的土地金融市场以及通畅的传导机制有利于土地开发、经营和利用资金的筹集和融通,有利于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土地金融的发展若超出了实体经济的需要,往往蕴含着巨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沈坤荣,张成;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地区动态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7期

2 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1年03期

3 史永东,武志,甄红线;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预测;2003年04期

4 李广众,陈平;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多变量VAR系统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5 王小映;我国城镇土地收购储备的动因、问题与对策[J];管理世界;200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钊;王舒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2 栾光旭,费淑静;中国渐进式改革中的金融制度安排及其效率[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3 李刚;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4期

4 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5 李忠民;刘创刚;;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5年06期

6 胡士华;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陈柳钦,曾庆久;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03年11期

8 徐沛,刘丹;渐进式改革中我国股票市场的功能缺陷及其反思[J];金融论坛;2004年01期

9 李泽广;王群勇;高明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关系因果模式的再思考[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10 肖建国;区域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鹏飞;郑江淮;;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经验研究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余星涤;;矿产、土地资源复合循环利用体系构建初论[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尹婵娟;;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量化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邓德胜;;中国城市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初步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剑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强弱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1999年的计量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2 周鹏;金融结构、金融发展与开放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3 范德胜;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安翔;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杨骞;数学教学耦动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白当伟;金融发展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董晓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李莹星;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与资本流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9 徐建斌;信息不对称与信贷资源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徐璋勇;虚拟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飞;基于新金融发展观的利率市场化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冯国柱;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3 张强春;重庆金融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蒋惠惠;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青岛大学;2003年

5 张青;中国金融深化进程中市场失效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王艳辉;基于“制度”角度的股市发展分析[D];湖南大学;2003年

7 赵明勋;中国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8 汪丹丹;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9 贾彦东;中国金融波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10 刘志忠;外国直接投资与江苏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继瑞,朱仁友;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探讨[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2 丰雷,朱勇,谢经荣;中国地产泡沫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3 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4 韩廷春;经济持续增长与科教兴国战略[J];经济科学;1999年02期

5 宾国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1999年03期

6 张军扩;;“七五”期间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J];经济研究;1991年04期

7 谢平;;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J];经济研究;1992年11期

8 刘金全,刘志刚;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实际产出波动性的动态模式与成因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9 沈坤荣,汪建;实际利率水平与中国经济增长[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10 曾令华;论我国M_2对GDP的比例[J];金融研究;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莎莎;延军平;杨谨菲;;山西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耦合协调度[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2 张杰;龚新蜀;刘林;;中央转移支付与新疆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3 任学蓉;靳燕;;宁夏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4 李萌;刘金贺;李牧群;马兹辉;;2010年五大经济难点[J];当代经理人;2010年01期

5 颜廷真;;评《经济增长与集聚——新经济增长和新经济地理的理论探索》[J];地理研究;2010年01期

6 温彬;;2010年宏观经济展望[J];银行家;2010年01期

7 叶青;史振业;;甘肃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甘肃科技;2010年01期

8 盛毅;;加快四川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建议[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0年01期

9 赵东喜;陈永涓;;长三角、珠三角与海西区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进铭;高雪萍;;江西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J];商业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波;周发明;;试论经济危机背景下湖南省的“弯道超车”战略[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明伟;;试论政府职能转变[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阿德里安.福斯特;;2010年度全球经济形势展望[A];后危机时期中国与世界棉业的创新与发展——2010’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国际棉花贸易洽谈会论文集[C];2010年

4 姚景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A];以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5 蒋黔贵;;以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在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A];以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6 张雷;;试论印度现代化的历史经验[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曾铁;;科学发展: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是关键——基于科技和教育的一些“另类”观察[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范燕宁;胡慧华;;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综述——兼论新千年以来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动向[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郑奋明;;广东的现代化与发展方式转变[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黄盛初;;澳大利亚区域煤炭产业概况与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产业发展的思考[A];2010内蒙古煤炭工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云富;大宗商品看涨,国际油价或再破百[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本报驻外记者 刘刚 于青 孙广勇 霍文 新华社;对2011年寄予厚望[N];人民日报;2011年

3 本报驻外记者 温宪 张卫中 新华社;祝愿2011年取得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1年

4 记者 乔地;2010年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达30%[N];科技日报;2011年

5 记者 富子梅;个体私营企业从业者超1.6亿人[N];人民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云富;大宗商品看涨,国际油价或再破百[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本报驻外记者 刘刚 于青 孙广勇 霍文 新华社;对2011年寄予厚望[N];人民日报;2011年

8 本报驻外记者 温宪 张卫中 新华社;祝愿2011年取得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1年

9 记者 乔地;2010年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达30%[N];科技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富子梅;个体私营企业从业者超1.6亿人[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翁媛媛;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顾巧明;基于市场一体化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范兆斌;跨国移民、人力资本结构和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6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艳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政府治理失业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马群;民主转型与民主的可持续性[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观敏;城市化进程中“资源诅咒”的理论、模型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张洁楠;利用FDI促进广东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3 郑婉辉;FDI与广东省农产品出口[D];暨南大学;2011年

4 房晓丹;土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基于长三角面板数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前坤;唯物史观视野内的低碳经济[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露;土地出让方式对地方财政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冯尔捷;证券市场变量是否可以预测实体经济[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柳荫;生态文明视野下循环经济建设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汪斌锋;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困境及出路[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赵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国际经验和中国案例[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79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79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1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