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及其对日本美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
本文关键词: 汇率传递效应 中国 日本 美国 出处:《金融研究》2010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美国和日本从中国进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升值1%,将导致美国的进口价格短期上涨0.23%,长期上涨0.47%。日本从中国的进口价格对人民币和日元双边汇率的变化更为敏感。如果人民币兑日元名义汇率上升1%,日本的进口价格短期提高0.55%,长期则提高0.99%,具有完全的传递效应。这种高传递效应在食品、原材料、服装、制造和机械等不同类别的进口商品中也存在。但是,进一步分析表明:日本的高传递效应主要归因于中国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而美元是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在控制了计价货币因素后,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的累计升值并未传递到日本的总体进口价格或分类商品进口价格上。人民币汇率的这种低传递效应表明,人民币适度升值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影响甚微。
[Abstract]: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transfer effect of RMB 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the prices of imports from China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 nominal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will lead to a short-term rise of 0. 23 and a long-term rise of 0. 47%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ice of Japanese imports from china is more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the bilateral exchange rate between the yuan and the yen. If the yuan is on nominal terms against the yen. Japan's import price rose 0.55% in the short term, and 0.99% in the long run. It has a complete transmission effect. This high transmission effect is in food, Raw materials, clothing, manufacturing and machinery also exist in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imports. However,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Japan's high transmission effect is mainly due to China's exchange rate policy of pegging to the US dollar. The dollar is the main currency in China's export trade to Japan. After controlling the currency factor, The cumulative appreciation of the yuan since July 2005 has not been passed on to Japan's overall import price or to the price of imports of classified goods. The low transfer effect of the yuan's exchange rate suggests that a moderate appreciation of the yuan has little impact on China's trade surplus.
【作者单位】: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
【分类号】:F832.6;F75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妍;;从经济危机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联系探索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J];特区经济;2010年10期
2 陈永红;浅析美国、日本、中国钛工业发展现状[J];钛工业进展;2005年04期
3 金泉源,黄泰康;中国、美国、日本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对比研究[J];中国药业;2005年10期
4 邢予青;;人民币汇率及其对日本美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J];金融研究;2010年07期
5 刘彦平;;亚太物流市场分析[J];亚太经济;2006年03期
6 项光勤;;日本、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启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7 郭江;储伶丽;朱玉春;;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J];生态经济;2009年01期
8 马涛;;论我国物流产业政策与法律制度的完善[J];物流技术;2009年09期
9 沈洁;;探索中国型的全民养老保险制度——借鉴日本的经验[J];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06年01期
10 金仁淑;刘春芳;;中日外汇储备成因实证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薄丹青;李明杰;;2010年日本取向电工钢在中国布局[A];2010第11届中国电工钢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彭光明;;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听证制度及我国的借鉴[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3 胡长龙;;中日古典园林样式发生与发展的比较研究[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4 张金云;;有关中日两国大学生自卑感的比较研究——以自卑感的内容比较和其影响为中心进行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高孟春;;中美水污染防治法比较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李志英;;中美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比较分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翰卿;戴慎志;;国内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彭松建;汪段泳;;英、美、日家族制企业历史变迁的启示[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陈冬;;中美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之比较[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10 曹维彬;;文化视角下的中国[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孔祥斌;农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2 金熙德;日本迫不及待要圆“大国梦”[N];北京日报;2005年
3 汤朝明;日本专家细数中日造船差距[N];中国船舶报;2004年
4 楼文;日本高龄住宅的特色[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5 平荣;面对性侵害日本女学生不再沉默[N];中国妇女报;2003年
6 鸿宾;海尔空调出口日本[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7 ;最大优势是中国客户的信赖[N];中国化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刘腾;日本重启中亚战略 谋取政经利益[N];财经时报;2004年
9 李佳随;日本税收公示制兼顾保密[N];中国税务报;2001年
10 郭宁;日本经纪十大赚钱高招[N];中国文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2 宿久高;中日新感觉派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公龙;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5年
4 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5 阮建平;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D];武汉大学;2004年
6 孙琛;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7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9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心宇;中国控股公司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苗苗;美国新干涉主义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皮菊云;中美两国企业社会责任对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聂蕊;中美环境标准制度比较[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4 闫侣桦;战后日本的能源安全战略和对中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高飞;美国购物中心与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6 曾星;从日本的联合国外交看日美同盟的未来[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树船;中美两国学校德育教育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郑忠民;论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中美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白雪霜;中日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10 林春雷;美、日、法三国税务会计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09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509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