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非线性分解及随机冲击效应

发布时间:2018-02-19 18:58

  本文关键词: 通货膨涨 随机冲击 货币政策 非线性分解 出处:《金融经济学研究》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中国通货膨胀在高通胀与低通胀时期的非线性动态特征,使用非线性数据分解技术,将中国不同时期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进而使用非线性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研究随机冲击对通胀的动态冲击效应。结果表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在通胀率为2.89%处发生非线性转换,随机冲击对通胀的动态效应也随之改变;需求冲击与货币冲击对通胀形成正向效应,供给冲击对通胀形成负向效应;2012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低通胀主要是源于负向需求冲击的结果;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通胀将维持较低水平。因此,中央银行为保增长可适度放松货币政策。
[Abstract]:In view of the nonlinea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inflation in the period of high and low inflati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infl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China are divided into supply shock, demand shock and monetary shock by using nonlinear data decomposition technology. Furthermore, the dynamic impact of random shocks on inflation is studied by using nonlinear generalize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inflation in China are converted nonlinear when the inflation rate is 2.89%. The dynamic effects of random shocks on inflation also change; demand shocks and monetary shocks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inflation, supply shocks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inflation, and low infl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2012 is mainly the result of negative demand shocks. Inflation in China will remain low for some time to come, so the central bank can loosen monetary policy moderately to protect growth.
【作者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JY1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1010、71371189) “赣鄱英才555”领军人才项目
【分类号】:F820.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龚敏;李文溥;;中国经济波动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冲击作用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2 欧阳志刚;史焕平;;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胀的随机冲击效应[J];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3 赵昕东;耿鹏;;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分解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鹏;陈磊;;人民币升值能够平衡我国的贸易差额吗?——基于汇改后月度数据的S—VAR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2 丁从明;陈仲常;;财政分权与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基于AS-AD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9年11期

3 王振霞;;我国食品价格波动原因及价格稳定机制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9期

4 毛彦军;王晓芳;;货币供给冲击、货币需求冲击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5 白金;蒋木子;;基于VAR模型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宪勇;韩煦;;技术冲击、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一个基于RBC模型的数值模拟[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米咏梅;王宪勇;;供给冲击、财政冲击、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SVAR方法的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赵桂兰;赵成涛;;比较分析扩大内需措施[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5期

9 徐舒;左萌;姜凌;;技术扩散、内生技术转化与中国经济波动——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J];管理世界;2011年03期

10 杨芳芳;傅晓平;;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董昀;;体制转轨与中国经济波动形态的变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胡荣尚;张强;;中央银行沟通、利率期限结构和货币政策有效性[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姚远;庞晓波;;人民币有效汇率与物价的阈值协整关系实证[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4 吴洋;葛翔宇;;基于门限协整理论的股指期货跨市场套利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5 陈守东;杨东亮;;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的中国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6 陈燕武;吴承业;;澳门房价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7 刘金全;张小宇;;我国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非线性及非对称性机制的识别——基于TVECM模型的实证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丁从明;财政分权、经济波动及其效率损失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李楠;我国通货膨胀过程的形成机理分析与传导机制检验[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宪勇;DSGE框架下的中国经济波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5 陈普;FAVAR及其时变模型在中国宏观经济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赵逸楠;复苏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袁庆海;中国国库资金的经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刘汉;中国宏观经济混频数据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9 张鹏;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于洪菲;我国潜在产出的估计与评价[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中国流动性过剩治理中总量调节工具及其运用[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赵京;内需的结构与拓展空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田力;对外贸易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分析[D];宁波大学;2011年

4 赵成涛;收入公平、消费公平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徐文强;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总供需冲击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09年

6 李洪亚;1978-2007年中国税收政策的总供给效应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魏亮亮;论外部冲击与出口商品结构调整[D];安徽大学;2012年

8 苗子清;金融危机期间非常规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董向阳;我国碳排放的动态分析:基于结构分解的方法[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危文静;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通货膨胀决定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留彦;;供给、需求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2 余永定;中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增长呼唤积极财政[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4期

3 刘伟,许宪春,蔡志洲;从长期发展战略看中国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4年07期

4 张成思;;短期通胀率动态机制理论述评[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5 赵昕东;;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与应用[J];经济评论;2008年06期

6 卢锋;彭凯翔;;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1987—1999)[J];经济学(季刊);2002年03期

7 刘树成;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8 梁琪;滕建州;;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结构变化及因果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9 刘伟;苏剑;;供给管理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调控[J];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10 龚敏;李文溥;;中国经济波动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冲击作用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留彦;;供给、需求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2 谌卫学;;真实汇率波动根源探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20期

3 陈继勇;梁柱;;经济波动同步性、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来自海湾国家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4 吕光明;;供求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SVAR模型的甄别分析[J];统计研究;2009年07期

5 周京奎;吴晓燕;;房地产市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6 王燕武;王俊海;;中国经济波动来源于供给还是需求——基于新凯恩斯模型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7 赵昕东;;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与应用[J];经济评论;2008年06期

8 李海英;郑妍妍;;价格周期中的“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谜”[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王一鸣;赵留彦;;通货膨胀与股票收益: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效应分解[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期

10 徐高;;斜率之谜:对中国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曲线的估计[J];世界经济;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3 张国良;曲国库;;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效果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5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庆;;利率变动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徐俊武;罗毅丹;;过剩产能能否抑制通货膨胀?——基于包含随机波动的TVP模型考察[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9 方显仓;;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兼论我国频繁使用准备金工具的原因[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10 陆磊;;非均衡博弈、央行的微观独立性与最优金融稳定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明 实习记者 杨丽娟;2010年宏调政策“积极”“适度”不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赤择远;抑通胀 宏调政策需软硬结合[N];证券日报;2010年

3 朱以师;楼市再度来到敏感期 货币政策谨慎微调[N];经济视点报;2009年

4 唐福勇;全力应对政策方向大变[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5 记者 王宇 姚均芳;时隔三年加息,忧增长让位忧通胀[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记者 李帅;“双政策”加速经济回暖 微调控制潜在风险[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7 记者 徐以升 李彬;李稻葵:今年是股市和房地产调整年[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新华社记者 记者 韩洁 王宇 江国成 姚均芳;“微调”不是对货币政策的微调[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远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何时惠及物流行业[N];中国商报;2009年

10 记者 潘晓娟;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房地产业贷款将继续受控[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高;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经济波动数量分析[D];北京大学;2008年

2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付一婷;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传导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江武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为例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苏瑜;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7 贺庆春;中国货币错配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李奕滨;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评价理论与实证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9 庄佳;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肖崎;金融资产膨胀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和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瑞隆;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张小宇;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计量检验[D];吉林大学;2007年

3 庞拥军;资产价格波动下的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瑞丽;试析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的关系[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铭;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与我国货币政策的相关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文琳;中国货币政策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有效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梅津;中国货币政策对制造的影响及行业差异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8 曹海军;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游;货币政策对住宅价格传导效应的区域性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程;我国房地产泡沫及相关货币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17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517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1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