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政、金融资金支持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差异化分析
本文选题:财政支农支出 切入点:农业信贷 出处:《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政府财政、信贷资金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随着财政、金融资金的投入,东部、西部地区没有出现收敛或者发散的趋势,但是在中部地区出现了发散的趋势。并且在东、中部农区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不高,信贷资金在西部农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明显。因此,一方面要关注如何增加对农村和农业经济的财政、金融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更加关注这些财政资金投入运行的绩效,提高资金运行的效率。
[Abstract]: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finance and credit funds on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has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With the investment of financial and financial funds, there is no trend of convergence or divergence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However, there is a divergence trend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in the east,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financial funds in the central agricultural areas is not high,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redit funds to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n the western agricultural areas is not obvious.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how to increase the financial and financial investment in rural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financial fund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apital operation.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JY081)
【分类号】:F812.4;F832.4;F3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魏朗;;财政支农支出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6年04期
2 朱喜;李子奈;;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信贷的效率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3 杨栋;郭玉清;;中国农业贷款效率——基于双方程误差修正模型[J];金融研究;2007年09期
4 李建民;论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J];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06期
5 杨林娟;戴亨钊;;甘肃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03期
6 温涛,王煜宇;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模式的经济效应——基于中国1952~2002年的经验验证[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柠馨;孟枫平;;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基于皖江城市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田翠杰;高艳;;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产值、农民收入关系的经验研究——基于VEC模型的实证检验[J];北方经济;2011年14期
3 闫文收;吕德宏;;中国的农业资金与农业发展[J];北方园艺;2011年08期
4 黎翠梅;;我国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区域差异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5 丁忠民;冉光和;;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与政策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7期
6 张本照;张云龙;;信贷关系、利益博弈与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J];财会通讯;2011年30期
7 吴ng超;;经济发展中的宏观金融效率问题——基于1981~2009年季度数据的考察[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8 汪旭晖;;次贷危机影响下的中国农村信贷体制优化[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9 肖兰华;金雪军;;抵押品缺失与农村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逆向选择[J];财贸经济;2010年08期
10 刘忠群;黄金;梁彭勇;;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来自中国面板数据的再检视[J];财贸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谢欣;星炎;;“西三角”经济圈农民收入与金融财政支持的关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温涛;王煜宇;;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培植;吴敬学;;我国农民纯收入增长因素分析[A];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增刊)[C];2010年
4 邢艳霞;王中博;;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东北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5 盖骁敏;杨维忠;;地方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言林;金融发展中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融资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姚雯;农村金融与县域经济发展[D];武汉大学;2011年
3 刘波;中国贷款效率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刘勇;中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高雪萍;中国农村人类发展中的财政支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李力锋;西藏农牧区现代金融业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姜美善;小额信贷:影响、持续性和推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莫媛;县域农村金融市场分割与金融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易小兰;农户贷款利率改革的福利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黄惠春;我国县域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琳;聊城市新农村建设财政支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晓晨;涉农贷款分类管理及政策支持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宋昆明;新农村建设财政支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管雪丽;农村信贷与湖南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朱俊霖;保障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的财政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周津宇;信贷约束条件下农民借贷对收入影响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覃基广;吉林省农村信贷效率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董文杰;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总体效应与时空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白继山;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及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兰明英;城乡统筹视角下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演进逻辑与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民权;徐忠;;农村信用社改革和政府的职能[J];经济学(季刊);2003年02期
2 李锐,李宁辉;农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效果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3 姜作培;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机制[J];经济纵横;2001年07期
4 赵振全,薛丰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5 张鸣;产业化进程中的农业投资问题[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李建民;论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J];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06期
7 任燕燕;中国20个省市之间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的比较研究——利用平行数据模型设定的方法[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4期
8 赵华,潘长风;在协整分析中如何处理截距和趋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9 宋承敏;结构调整与食品工业[J];中国食品工业;1998年07期
10 张军;金融改革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温州农村金融改革考察报告[J];中国发展;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朗;;财政支农支出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6年04期
2 马远;龚新蜀;;城镇化、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增加的关系[J];城市问题;2010年05期
3 吴庆华;孙群力;;中国地方政府消费的收敛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年22期
4 肖碧云;徐学荣;;关于财政金融支农资金的文献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0年09期
5 林森;张亚斌;;我国省际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的实证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王擎;魏朗;张期翔;;财政支农支出对西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07年11期
7 姚耀军,和丕禅;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农业信贷绩效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朱建军;常向阳;;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面板模型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9年02期
9 董文杰;温涛;;财政金融协调配合与农业经济发展: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10期
10 魏朗;;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对1999-2003年农业生产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锐;王俭;;基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性[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方鸿;;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绩效研究——基于层级比较的视角[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钱振宇;;新老基础性抗扰度标准差异性探讨[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韩燕;曾令波;;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性——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5 骆秉铨;任淑红;陈兴新;;比较不同方法测定主动脉PWV差异性[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浙江省杭州市财政局课题组;陆贺峗;;创新财政支农机制问题研究[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08)[C];2009年
7 朱洁;朱美玲;;新疆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08)[C];2009年
8 苏科五;;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缺陷研究[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9 苑德宇;林致远;宋小宁;;我国地区间房价泡沫的差异性与传染性[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章艳;叶青华;李晓东;;HRTF差异性的衡量模型及其应用[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高强 王桂芳;托县全面推行“阳光放贷”工程[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2 本报记者 邹靓;安徽农业信贷 “梯田作业”[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朱雪明;农业产业化 与农业信贷集约经营息息相关[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4 记者 李轩甫 通讯员 谢兴文;审批贷款有“猫腻”[N];检察日报;2011年
5 记者 普琼;把握机遇做好财税工作[N];玉溪日报;2009年
6 郭红霞;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信贷支持浅析[N];中国特产报;2003年
7 记者 张学文;农业信贷整体推进[N];四川日报;2006年
8 詹勇;五措并举破解财政支农困局[N];中国财经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楠 通讯员 水保泽 朱沙;农业信贷凸显“引擎”效应[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10 戴丽丽;法农贷系统的农村金融改革变迁[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一鹿;中国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韩林;我国财政支农支出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小舟;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小斌;中国农业信贷市场的运行机制与绩效[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余可;中国分税制下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宋汉光;农业信贷效率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7 刘椿;中国近代农业现代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8 叶光毓;我国区域信贷配给的形成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王新娜;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下中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涛;财政支农对农业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郭长林;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周宇;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刘婷;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作用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美丹;中国房地产价格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6 孙德伟;我国寿险需求区域差异化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黄雅莉;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8 吴天宝;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李惠;我国劳动力跨国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伟青;企业吸收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60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56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