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碳交易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发布时间:2018-03-09 03:20

  本文选题:碳交易 切入点:《京都议定书》 出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国际碳交易市场现状总结以及碳交易中所包含的风险分析,探索性提出中国商业银行运用金融创新以及引入金融产品和发展模式参与碳交易,为中国商业银行更好地参与国际碳交易提供帮助,而且为中国节能减排工作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贡献。
[Abstract]:By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arbon trading market and analyzing the risks involved in the carbon trading, it is proposed that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use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introduce financial products and development models to participate in carbon trading. To help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better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arbon trading, and to contribute to China'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ork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工商银行;
【分类号】:F832.2;F2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东,马一太,吕灿仁;温室气体减排的灵活性机制与未来展望[J];电力环境保护;2001年02期

2 张海滨;;中国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1期

3 刘伟平,戴永务;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4年04期

4 秦钢;文冰;;浅议清洁发展机制(CDM)与云南林业经济发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5年06期

5 冯亮明;刘伟平;;森林碳排放权交易的假设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7年03期

6 张忠潮;白宏兵;;《京都议定书》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何建坤,刘滨,张阿玲;我国未来减缓CO_2排放的潜力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用MARKAL-MACRO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田亚平,谢正栋;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展看当前国际环境关系[J];人文地理;2002年03期

10 冯裕华;气候变暖的风险与对策[J];上海环境科学;200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艳;中国北方主要农业生态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及其经济学解释[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许诏智;贸易自由化与可持续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朱谦;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马涛;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生态要素流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5 于天飞;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莎;试析国际气候变化机制[D];外交学院;2003年

2 何宏涛;水泥企业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技术方法及案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3 李菲菲;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立法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费维扬,艾宁,陈健;温室气体CO_2的捕集和分离——分离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化工进展;2005年01期

2 李春鞠,顾国维;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控制[J];环境保护科学;2000年02期

3 胡俊华;周芳;;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分析——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01期

4 赵旭;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0年06期

5 杜莉,王锋,齐树天;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及其状态比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6 段茂盛,王革华;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及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影响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3年03期

7 王伟;赵黛青;郑舜鹏;;清洁发展机制(CDM)对促进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作用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6年02期

8 廖凡;;我国金融混业监管的模式选择与协调机制[J];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庆国,邓峰;可持续发展中环境资源保护的利益冲突及协调[J];中国软科学;1998年09期

2 陈迎,潘家华,庄贵阳;防范全球变暖的历史责任与南北义务[J];世界经济;1999年02期

3 陈迎,李真;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任重道远——全球气候变化课题组专题研讨会综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03期

4 邓峰,马庆国;建立激励兼容机制,促进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软科学;1999年01期

5 邓峰,马庆国;促进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激励兼容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9年12期

6 曾培炎;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为改善全球气候状况共同努力[J];能源基地建设;1999年01期

7 靳云汇,刘学,杨婉华;及早参与——中国加入CDM与实现可持续发展[J];国际贸易;2000年06期

8 陈迎;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J];世界经济;2000年01期

9 吕学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进展及展望[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5期

10 徐嵩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评析[J];国际贸易;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训昌;;两项国际议定书,保护一个大气层——评国际社会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新共识与《蒙特利尔议定书》北京修正案[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汪训昌;;论HCFCs制冷剂在我国制冷空调行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樊立明;;配合西气东输工程发展天然气工业是符合CDM要求的技术选择[A];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金大刚;;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介绍[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江;;造林固碳项目——云南林业与生态建设的重要机遇与挑战[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6 赵敏;周广胜;;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估算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7 周广胜;王玉辉;王凤玉;贾丙瑞;许振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典型草原土壤呼吸作用及其碳收支评估[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8 张希良;汪婧;顾树华;;利用清洁发展机制促进我国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胡会峰;;森林生态系统在CO_2减排中的作用[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吕植;;实行生态补偿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A];中国退耕还林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苏燕;法国明年开征生态税[N];中国税务报;2000年

2 王振华;《京都议定书》挑起美国“绿色汽车”战[N];科学时报;2000年

3 记者 义高潮;克林顿要求重开气候变化会议[N];人民日报;2000年

4 张建成 宗慧;人类控制自身行动减少环境恶劣影响[N];北京日报;2001年

5 邹骥 陈吉宁 张俊杰 王灿 艾宁 齐小凡;美国为何抛弃《京都议定书》[N];中国环境报;2001年

6 新华社记者 魏忠杰;应对全球变暖任重道远[N];中国气象报;2001年

7 柯立夫;翻脸不认《京都议定书》 美国受到全球谴责[N];检察日报;2001年

8 记者 周慈朴 郑u&春;新西兰批评美不执行欧盟要求美信守承诺[N];人民日报;2001年

9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布什访欧不轻松[N];人民日报;2001年

10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吴云 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布什访欧有备而来 无功而返[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钱杰;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薄燕;国际谈判与国内政治:对美国与《京都议定书》的双层博弈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王前军;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莎;试析国际气候变化机制[D];外交学院;2003年

2 初光;影响国际气候变化合作的因素:谈判集团与理论分析[D];外交学院;2004年

3 乐波;全球环境问题与全球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谭大志;溶液法富集CO_2的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余红成;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轶群;《京都议定书》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赵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制度评析[D];外交学院;2006年

8 周鹂;试论《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环境立法的挑战[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王英平;《京都议定书》及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张园浩;清洁发展机制的经济学意义及其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86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586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6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