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的调整对我国城镇就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09 03:27
本文选题:城镇失业率 切入点:贷款利率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自1978年以来,我国对利率进行了三次较大幅度的提高。一次是80年代后期,一次是90年代中期,一次是2010到2011年的利率调整。这三次向上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或者稳定房价。近两年,通过存款准备金和利率的上调、限制购房数量以及提高首付比例等一系列调控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得2011年的房价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但是利率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到投资,特别是一些民营中小企业,在贷款方面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利率太高,民间中小企业不得不借高利贷解决融资问题,即便政府很快采取措施扶助中小企业,但也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而民营企业解决了我国大部分的就业人口,如果民营企业发展受限,那么民营中小企业的就业就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虽然利率的上调,造成了某些地区出现了失业,比如沿海地区某些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问题而出现老板跑路的现象,但小范围的失业并不能代表利率的调整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就业。在较短的时间里较难对就业问题开展全面的调查,因此本文着重从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统计年鉴》上关于就业的数据来重新估计城镇失业率,使得失业率尽量接近真实的失业率,然后取得历年一年期的贷款利率,对这两个变量做相关性分析,并且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利率对就业产生双面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指,利率降低了,企业能够付出更少的利息得到贷款,那么企业就会增加投资,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进而就业增加。替代效应指,如果利率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相对减少,企业会考虑增加资本减少劳动力,就业减少。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存在三个结果。是没有影响,二是利率的降低有利于就业,三是利率的降低不利于就业。大部分文献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数据,数据选取的不同会对分析结果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考虑真实失业率的估计来从新考证利率对失业率的影响。 我国目前大多数研究的失业率数据为城镇失业率。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对城镇和农村失业做了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失业率大于农村失业率。其他关于农村失业率的数据很少,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利率对城镇就业的影响。 一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可靠性备受质疑——登记失业率无法保证每个城镇失业者都去登记,登记者未必没有隐性收入,在失业调查中发现有些失业者不知道要去登记失业。相比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得到的数据更加可靠。但是我国的调查失业率开始于90年代初,数据较少,在数据分析时,会因为数据太少的原因带来极大的局限性。许多研究得出的估计失业率与1996年以后的调查失业率大致接近,并且这些数据能够在《中国统计年鉴》等公开统计数据中得到。 在统计年鉴中可以得到相关的失业人员数据,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下岗职工、不在岗职工、内退人员。不在岗职工包含了下岗职工和内退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含有部分下岗职工,除此之外还有毕业未找到工作者、农民工失业者、失地农民无业者,这部分统计年鉴中没有单独统计,需要进行一定的估计。而相关的农民工就业情况在统计年鉴中没有,社会或者政府仅在某些年份有调查,调查的地域也受到限制,很难去估计自1978年以来的数据。 取得城镇失业率的数据之后,将开始本文的主体部分——利率对失业率的影响分析。分析中发现,近期的利率值对失业率没有显著影响,远期利率值对失业率有正的影响。但由于滞后期太长,缺乏理论基础,且建立不起可靠的模型来证明利率对失业率是有影响的。最终本文的结论为利率对城镇失业率没有影响。 本文的目的不仅仅是分析出利率是否对失业率和各个行业的就业产生显著的影响。最终目的还是要从数据分析的结果中发现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哪些行业对利率的调整较敏感,哪些行业对利率的变动不敏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进而说明目前的政策如何制定会对整个经济和就业产生好的结果,不能为了控制房市泡沫或者通货膨胀而忽略了就业问题,造成失业量大增而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人们带来更严重的经济问题。 本文的结构将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剖析利率对就业的影响。当然,在这些相关性分析结束之后,还需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导论。讨论本文写作的背景,经济意义。进而分析出本文写作的大体思路,以及可能遇到的难题和解决办法。本文开头指出,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国内外环境的冲击,政府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然后银行的利率水涨船高,局部就业情况对利率有所波动。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利率的调整是否对我国整体的城镇就业产生影响。以此出发,提出了本文需要用到的基本理论、数据、数据分析方法、分析面和可能遇到的难题。 第二章、文献综述。在对利率和就业分析之前,需要找到一些关于利率对就业影响的理论支持,这部分文献将放在最前面。另外,很多文献对利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包括对我国的分析和其他国家的分析。本文还列举了我国对失业率的估计方面所做的研究。然后是其他方面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效果,这部分的理论会在其他章节中得到体现。 第三章、城镇真实失业率估计。本文将会从一些文献中选取一些失业率的估计方法进行整合,并对《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进行细细地研究,找到一个最佳的估计方法。并把估计的结果放在该章之中。由于很多数据存在着年份的缺失或者整个统计数据的缺失,估计的过程中不仅仅包括城镇失业率的估计,还包括了由此需要用到的不在岗职工、毕业失业者、失地农民无业者等数据的估计 第四章、失业率与利率的关系。作为时间序列的利率和失业率,首先需要对它们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它们的平稳性质,才能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最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其中的任何一步都非常重要,如果有一步不成立,那里利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不成立。从最终模型中,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何,以及产生这样的结果的原因。然后分析利率对三大产业和各个小行业的就业影响情况如何。特别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金融和房地产行业,那么应该在利率发生变动时,对这两个行业的就业给予特别关注。 第五章、利率的传导机制。理论上来说,利率对就业的传导是通过投资和消费——社会总需求——就业需求来影响的,因此本文将从这个渠道去分析利率在这个传导过程中是否顺利,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原因是什么。这部分的分析结束后,利率与就业的关系分析算是结束了。该部分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利率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如果在这个传导环节已经受到了阻碍,后继的传导程序不再继续。从而可以进一步说明利率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的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本文从估计真实失业率这个角度去分析利率对失业率’的影响。很多对利率和失业率关系研究的文献中采用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并且估计所需要的数据在我国公布的统计年鉴中可以得到,大大减小了数据分析的成本,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二是,本文加入了各个小行业对利率敏感性的分析,对各个行业的研究细化,从而得知哪些行业对利率的变动较为敏感,哪些行业对利率的变动不敏感。这是一篇较全面的研究利率和就业关系的文章。最后,本文还分析了利率的传导机制,从利率的传导途径中了解到利率在哪一个环节受到影响,造成本文中关于利率与失业率的分析结果。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4;F249.21;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和生;降低利率不利于就业[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向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3 赵修渝,陈杰;我国大学生失业现象的理论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沙文兵;陶爱萍;;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基于协整理论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4期
5 杨成钢;;国际失业属性理论回溯[J];财经科学;2009年01期
6 王雪标,王晓婷;我国失业—利率敏感性分析——一种卡尔曼滤波方法[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9期
7 曹垂龙;;论人民币汇制改革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兼析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7期
8 鄂永健;丁剑平;;实际汇率与就业——基于内生劳动力供给的跨期均衡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4期
9 张德远;;人民币汇率影响就业传导机制的计量检验——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时空及功能耦合演化的统计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11期
10 张云云;利率与失业率关系再认识[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1586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58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