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基于美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1 10:27

  本文选题:系统性风险 切入点:宏观审慎监管 出处:《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后危机时期,国际金融界开始反思金融监管体制的弊端,加强基于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维护金融稳定成为今后改革的方向。以2009年初美联储进行压力测试的美国18家大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风险波动率和系统性风险予以度量。实证研究表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起,美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从低谷走向高峰,至今虽有所缓释,但仍高于危机前的水平。因此,金融监管目标框架应该是:以控制系统性风险为中心,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保持微观审慎监管,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与健康。
[Abstract]:In the post-crisis perio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ircles began to reflect on the drawbacks of the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based on systemic risk. 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 i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form. In early 2009, 18 major bank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the Federal Reserve conducted stress tests, were studied to measure their risk volatility and systemic risk.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broke out in 2007. Although the systemic risk of American banking has been slowly released from the trough to the peak, it is still higher than the pre-crisis level. Therefore, the goal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should be to control systemic risk and strengthen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Maintain mi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分类号】:F83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剑光;刘江涛;;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计量及波动性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9期

2 马君潞;范小云;曹元涛;;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3 陈华,伍志文;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及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德磊;赵定涛;;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实证研究(1985~2005)[J];金融论坛;2007年03期

2 严太华;李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3 张磊;;银行同业竞争、信息发散与银行体系脆弱性[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李江;刘丽平;;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基于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6期

5 李守伟;何建敏;庄亚明;施亚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网络模型构建及稳定性[J];系统工程;2010年05期

6 刘飞宇;蒲勇健;夏燕梅;;基于动态因子分析的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判断与测度[J];南方金融;2010年02期

7 李守伟;何建敏;庄亚明;施亚明;;基于复杂网络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稳定性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8 蓝日德;;宏微观综合下的银行系统信用风险研究——基于A股14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J];经营管理者;2010年18期

9 胡建生;吴清;周长富;陆彩兰;;后危机时代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10 庄宗明;高志勇;;后危机时期的两岸金融监管合作[J];发展研究;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鸿灿;刘通;张培园;;保险机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AR-GARCH-CoVaR模型[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博慧;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系统性风险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田苗;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袁德磊;银行脆弱性分析与管制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黄蔚;转型期中国资本外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沈丽;中国信用卡竞争的品牌经济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田艳芬;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董青马;开放条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谢建敢;银行业国际化与我国金融稳定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王志刚;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及监管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俊芹;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铭;不良贷款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邓乐;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赵浩然;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模型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朱名桃;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6 周慧君;外资银行渗透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项慧玲;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吴曼曼;中国金融脆弱性指标体系设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常庆伟;银行行为与货币政策[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熊波;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评估[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隽;;台湾银行业稳定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1期

2 伍志文;中国金融脆弱性分析[J];经济科学;2002年03期

3 张金宝;任若恩;;基于商业银行资本配置的存款保险定价方法研究[J];金融研究;2007年01期

4 邱兆祥;张磊;;经过风险调整的商业银行利润效率评价研究——基于随机利润边界方法[J];金融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建平;高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2 王丹;;浅谈宏观审慎监管[J];时代金融;2011年15期

3 徐艳红;;宏观审慎监管文献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4 刘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J];海南金融;2011年07期

5 郭娜;;基于适应宏观审慎监管视角的我国银行业转型[J];新金融;2011年06期

6 李立松;;宏观审慎监管原则下再保险职能的发挥[J];中国保险;2011年06期

7 刘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6期

8 刘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J];南方金融;2011年07期

9 陈诗玮;田彬;;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银行业监管模式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1年16期

10 杨柳;;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探讨[J];上海保险;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鸿灿;刘通;张培园;;保险机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AR-GARCH-CoVaR模型[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2 马红霞;;美国混业金融集团的风险特点及其监管创新[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于红健;;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一个系统性风险——欠缺施工图设计和初步设计及概算批复审查环节[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2010)[C];2010年

4 肖健明;;论美国银行业金融安全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的启示[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5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金融安全若干问题研究[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6 付景牛;;浅析房地产金融风险[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林显鹏;;体育场馆无形资产开发与利用[A];第十一期全国体育场馆建设、维护与经营讲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8 肖朱;;点击健康,应对老龄化[A];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3年

9 孙飞;蒲实;;中国地产金融发展的路径优化与大趋势:多元化与国际化[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飞;蒲实;;中国地产金融的科学发展观:以信托为主线的多元化与国际化[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韩雪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步入前台[N];金融时报;2010年

2 CBN记者 周静雅;宏观审慎监管:后危机时代中国新定式[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3 李刚;宏观审慎监管助推金融整体稳健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4 上海市银监局局长 阎庆民;强化对银行业的宏观审慎监管[N];上海金融报;2009年

5 本报专家组成员、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王松奇;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与金融稳定的着眼点[N];金融时报;2010年

6 王峗;宏观审慎监管——一种新型的金融监管模式[N];人民日报;2010年

7 ;伯南克广泛定义系统性风险[N];财会信报;2009年

8 记者 王宙洁;特里谢严正警告 欧债危机存在系统性风险[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特派记者 吴晓鹏;“毒资公司”还魂[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10 记者 李倩;信贷增长逐步向常态回归 银行系统性风险仍需关注[N];金融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麦强盛;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王书斌;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徐谦;中国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分析与防范[D];西北大学;2003年

4 翟金林;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5 方建珍;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汤凌霄;跨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董满章;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胡再勇;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的风险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王鲁非;金融市场风险的尾部估计和极值度量[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焦建;日本和美国银行治理模式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亮;后危机时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廖继敏;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与测试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潘昊;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陈祥余;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及其监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林;银行系统性风险拨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6 林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系统性风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俊锋;新股的时变系统性风险与长期超额回报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曾省存;金融监管顺周期性问题浅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李旭升;中国股票系统性风险的预测[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傅黎明;地方融资平台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97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597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2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