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民间借贷利率对宏观经济冲击的区制非对称响应:以温州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2 10:57

  本文选题:民间借贷 切入点:区制非对称 出处:《中国经济问题》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从区制非对称这一新的视角出发探讨民间借贷的自主性和反应性。在低利率区制下,民间借贷利率自主性基于主导地位;在高利率区制下,小微企业信贷受限、应收账款增加、对通胀过度反应等三种机制导致民间借贷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反应性显著提升,形成货币紧缩政策负向冲击的乘数效应。变系数的马尔科夫区制转化模型证明了温州市金融机构贷款波动和通货膨胀对民间借贷利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制非对称效应,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高通胀导致处于高利率区制的民间借贷利率显著提升。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utonomy and reactivity of private len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symmetric regional system. Under the low interest rate zone system, private lending interest rate autonomy is based on the dominant position, while in the high interest rate zone system, the credi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s restricted. The increase in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the overreaction to inflation have led to a marked increase in the responsiveness of private lending interest rates to the macro economy. The transformation model of Markov region system with variable coefficient proves that the fluctuation of loans and infl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Wenzhou have obvious asymmetric effect on the private lending interest rate. Tight monetary policy and high inflation have led to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private lending rates in high interest zone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北京大学;
【分类号】:F832.4;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骋骋;徐瑛;;民间借贷对温州地方经济的效用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姚晓霞;;民间借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以甘肃庆阳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12期

3 俞珈璐;;福建沿海民间融资盛行相关情况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2期

4 ;省内期刊文摘[J];湖北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5 王吉祥 ,度朝伟;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中的公共选择与通货膨胀[J];金融经济;1995年03期

6 于学军;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J];特区经济;1999年03期

7 李丁;宏观经济政策在启动经济中的作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胡海鸥,黄燕;信息技术发展对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4期

9 徐胜;;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货币政策取向[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2005年02期

10 毛作文;;我国经济从货币迷失进入通货膨胀原因的探讨[J];世界经济情况;2005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2 朱庆;;利率变动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谢亚;;中国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关系[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国松;;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货币政策调控效应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5 张晶;;地区经济结构差异是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差异的根本原因吗?[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6 李绍飞;王仁贵;;美国量化宽松的中国应对[A];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会刊[C];2011年

7 王小琪;;21世纪以来美国经济状况和走势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纪敏;王新华;;中国民营经济融资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2007~2008)[C];2008年

9 王梦奎;;后危机时期的世界和中国经济[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10 贺迎春;;理性预期理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解释[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舒丹尼 贾磊;私营经济增长为何民间借贷利率下降[N];福建工商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夏青;外围经济体是否退出刺激政策不是我国的参考目标[N];证券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黄继汇;美联储一年多来首次下调增长预期[N];中国证券报;2010年

4 人行长沙中心支行行长 周晓强;实现从紧货币政策与地方经济双赢的思考[N];金融时报;2008年

5 记者 胡彦军 通讯员 景晓勇;市人行:继续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支持全市经济发展[N];陇南日报;2010年

6 记者 于青;日本经济转向“持续复苏”[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吴丽华;通缩阴影渐去通胀苗头又现 货币政策当防宽松过度[N];华夏时报;2009年

8 记者 刘丽娜 蒋旭峰;“美元换时间”能否救美经济[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记者 沈衍琪;中美对话将商讨全球货币政策[N];北京日报;2008年

10 徐婷;美国后续经济政策解读[N];期货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佳;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戴建军;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孙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的差异化货币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安烨;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镟;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协整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王晓辉;全球失衡、全球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微观与宏观机制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岑丽君;经济周期协动及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8 和晋予;中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颖;基于我国内需结构失衡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10 韩云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前瞻性分析[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俊成;我国货币政策对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夏天;中国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跃军;论日本泡沫经济[D];吉林大学;2008年

4 朱广臣;“流动性陷阱”与中国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5 梁东;资本充足率对信贷和经济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范爱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有效性的比较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黄志强;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李欣;南宁市经济增长中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武锦;美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郭琬秋;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01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01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3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