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银行业竞争度提升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22 08:03

  本文选题:银行业竞争度 切入点:国有企业绩效 出处:《江汉论坛》2013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金融体系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银行业竞争度的增强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及其绩效将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使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考察了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对国有企业绩效水平的影响,并利用世界银行2002-2004年共12400家中国企业调查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理论分析的结论。结果表明: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提高对国有企业绩效水平并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通过提供竞争激励,有助于国有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这表明为全面增强国有经济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应在维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银行业市场竞争度,以提高融资水平与资本配置效率,提升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绩效,进而促进中国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link i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 enhancement of banking competition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uses 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framework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banking market competi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Using the World Bank's survey data of 12400 Chinese enterprises from 2002 to 2004, the conclusion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re empirically tested by panel data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banking market competition will not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n the contrary, by providing competitive incentives,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hich indicates tha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state-owned econom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conomy, the competitive degree of banking market should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under the premise of 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inancing and the efficiency of capital allocatio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all kinds of enterprises, including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n promote the quality, benefi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期外国国有企业功能、结构、绩效研究”(项目编号:12JJD7900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研究”(项目编号:10ZD&054) 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中国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F224;F832.3;F27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兹晖;;货币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2 华民;;房地产市场没有一般均衡[J];世界经济情况;2009年07期

3 王国成;从一般均衡到对策均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03期

4 李世平;孙寒冰;;均衡理论与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目标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03期

5 孙寒冰;李世平;;均衡理论与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目标分析[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6年01期

6 黄坚;消费者行为的一般均衡和角点均衡[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彭美玉;王成璋;叶子荣;;制度互补性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年04期

8 童丽娟;;不动点定理在经济均衡理论中的应用[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年04期

9 李颢;周力扬;;一个具有双寡头垄断性质的三边贸易模型——以石油市场为例的国家福利实验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10 李爱军;;我国中长期节能潜力的一般均衡分析[J];统计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金华;;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杨晶;;制造业集聚、竞争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级四位码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邱寿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研究[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4 刘艳龙;;技术创新的产业内扩散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林山;;科技进步及其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一种新的测算方法[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6 朱艳鑫;薛俊波;王铮;;多区域CGE模型与区域转移支付政策模拟[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毛二万;彭龙;;金融量化分析与计算研究中的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8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9 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内集聚、关联产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基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刘东勋;;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检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考察[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康行远邋实习生 董国凤;华新年产亿只包装袋项目动工[N];黄石日报;2008年

2 亚军;工资上涨未必引发通胀[N];证券时报;2010年

3 邓清波;工资增长缓慢的三个反思[N];阿坝日报;2007年

4 北晨;中国经济增速被低估[N];中国贸易报;2007年

5 周友娥 谢先彬;物流总量、劳动生产率为何能翻番?[N];中国冶金报;2008年

6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张茉楠;缩小工资收入 与劳动生产率间的“剪刀差”[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 李高产;城市化转型是高通胀的重要原因[N];湖北日报;2011年

8 北京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经济学教授、国民经济研究院所所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 樊纲;低工资的中国正在消失吗?[N];南方周末;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杨桦;让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记者 刘军;美劳动生产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朋;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分析:预算约束视角[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2 饶呈祥;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我国成品油税费改革经济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江洪;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柱;基于资产链的资本资产定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赵彩云;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及其影响要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6 邬民乐;劳动生产率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石灵云;产业集聚、外部性与劳动生产率[D];复旦大学;2008年

8 袁鹏;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与成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9 陶洪;劳动生产率分解理论及其在我国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10 于忠江;公路建设对劳动生产率与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西猛;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张亚萍;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炜;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吴娜智;中国经济的可贸易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于水;人民币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检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徐晓红;从劳资关系视角看低工资问题[D];安徽大学;2007年

7 徐慧;FDI流入的工资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茜;转型期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所得份额的变动趋势及其比较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9 卢寅昊;中美劳动成本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晋东;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47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47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e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