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刺激计划、货币供应量、公众预期与通货膨胀——中国1996—2008年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财政刺激计划 切入点:货币供应量 出处:《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试图分析政府财政刺激计划、货币供应量和公众预期这三大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实际发生所分别产生的冲击。文中采用中国1996年1月—2008年12月的财政支出、货币供应量及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月度数据,运用VEC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力很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自身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力最强。而从时间效应来看,物价自身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起决定作用,而长期看货币供应量是影响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因素。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three major factors of the government's fiscal stimulus plan, money supply and public expectations on the actual occurrence of inf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fiscal expenditure of China from January 1996 to December 2008 is used. The monthly data of money supply and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are analyzed by VEC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scal expenditure has low explanatory power to inflation. The money supply and price itself have the strongest explanation for inflation, while in the time effect, the price itself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inflation in the short term, while the money suppl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inflation in the long ru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分类号】:F812.4;F82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雄奇,张宗益;财政赤字、金融深化与通货膨胀——理论分析和中国经验的实证检验(1978~2002)[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英姿;;AR模型在网站点击量预测中的应用与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赵丽芬;李玉山;;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作用关系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检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3 王俊;孙蕾;;我国经济增长与预算内教育支出增长的VAR时间序列分析[J];财贸研究;2005年06期
4 陈志刚;金融开放视角下的财政约束与改革[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5 程进;外资集聚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以江苏为例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6 侯世旺,马锡琪;信息共享对供应链库存成本的价值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4年03期
7 陈实;杨杨;何彰;;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物价变动关系分析[J];企业经济;2006年07期
8 杨小力;杨林岩;冯宗宪;;GM(1,1)和ARMA组合预测模型及数据结构突变的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6年02期
9 苗文龙;中国金融周期的特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年05期
10 冉茂盛,廖应高,莫高琪;并轨后中美外汇市场波动性的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力丰;米红;耿代;;基于SVR的非线性协整关系建模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灿;金融市场开放、一体化及微观效应[D];复旦大学;2005年
2 徐茂卫;我国证券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查贵庭;中国稻米市场需求及整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陈建奇;国库资金对货币政策效应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徐跃;关于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西栓;基于BP网的关联分析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2 宋凌峰;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廖应高;基于ERER模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孙宏义;状态空间模型及其在上海证券市场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4年
5 杨海峰;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预警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王瑞娜;我国货币供量对实际产出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贾鹏;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林群;经济系统建模及结构分析[D];青岛大学;2005年
9 王合玲;协整分析及其应用[D];新疆大学;2005年
10 王景;中国宏观经济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史永东,董昕;赤字对通货效应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年04期
2 郭庆旺,吕冰洋,何乘材;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实证分析:协整方法[J];财政研究;2003年09期
3 张成思;;短期通胀率动态机制理论述评[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4 刘明志;中国的M_2/GDP(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5 孟猛;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间的因果关系——对我国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6 张成思;刘志刚;;中国通货膨胀率持久性变化研究及政策含义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7 万世平,舒元;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01期
8 高铁梅,刘玉红,王金明;中国转轨时期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尚质;资本主义国家“反通货膨胀”的破产[J];税务与经济;1980年03期
2 俞可兴;略谈西方物价上涨的原因[J];世界经济;1980年02期
3 王继祖;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信用货币膨胀[J];世界经济;1980年06期
4 禾谷;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J];世界经济;1980年08期
5 孟援;评哈耶克著《货币的非国家化》[J];世界经济;1980年09期
6 周从吾;英国保守党的经济政策[J];世界经济;1980年11期
7 张帆;关于战后美国物价上涨原因的几个问题——与罗承熙同志商榷[J];世界经济;1980年12期
8 厉以宁;评美国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之间的论战[J];经济问题探索;1980年02期
9 林继肯;实现四个现代化 不能搞通货膨胀[J];财经问题研究;1980年04期
10 厉以宁;当代资产阶级货币理论的某些动向[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远勤;;加大解决公款私存问题的力度[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2 程绪正;严广乐;刘建香;朱礼庆;陆曙东;;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陈式龙;;金融管理预防风险的探讨[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4 肖智润;王忠郴;;模糊分析方法在货币流通状态评价及预测中的应用[A];模糊集理论与模糊应用专辑——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0年
5 李莉;赵昕;殷克东;;对确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思考[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李晓峰;徐玖平;;四川省宏观经济发展的自组织模型[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刘国光;;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靳悦德;赵凯;韩宏胜;周雄;张湛鸿;;加入WTO后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结机制设计[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9 田素华;;外资银行对东道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10 杨静;陈建明;杜海涛;;基于货币分析理论的外汇储备动态调整模型及实证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思睿;投资结构发生改变[N];财经时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于力;货币流动性增强意味着什么[N];中国证券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于力;货币政策效应逐渐显现[N];中国证券报;2000年
4 范国英;如何看待货币供应量的结构调整[N];中国证券报;2000年
5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处;稳定货币供应 疏通传导机制[N];中国证券报;2000年
6 国信证券研究策划中心 管文浩;制度创新牵引资金入市[N];中国证券报;2000年
7 中国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 李炎;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N];国际金融报;2000年
8 王湘东;我国金融业的对策[N];国际金融报;2000年
9 驻大阪总领馆经商室;货币供应疲软显示日本经济低迷[N];国际商报;2000年
10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经济增长与调控同行[N];工人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冯文力;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2 张俊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周英章;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提升途径[D];浙江大学;2002年
4 雷明国;通货膨胀、股票收益与货币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耿中元;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冯俊;数量型工具还是价格型工具[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建国;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6年
8 常玉春;货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6年
9 王鹏;以利率为主的多目标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通胀指标监控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朱剑彪;论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0年
3 邹东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4 罗滢;通货紧缩:中国现状的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王平;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统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6 郁建军;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7 王定祥;通货紧缩条件下货币财政政策协调运行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邹忠伟;金融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9 邢莹莹;中国银行体制变迁下的通货紧缩[D];西北大学;2001年
10 林毓鹏;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52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5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