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政府行为的选择
本文选题:农村合作金融 切入点:政府行为 出处:《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08期
【摘要】:政府行为的选择对农村合作金融演进的取向、深度、广度和速度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府主导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在我国资本和市场稀缺的情况下对国家实现经济起飞的发展战略目标有其重大的贡献。但随着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市场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这种模式内在的弊端开始全面暴露,行政控制替代市场配置资源的机会成本加速上升。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进入关键期、攻坚区、深水区,理性的政府行为选择应及时由租金偏好向效率偏好优化,坚持市场主导下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因地制宜地深化省联社改革,政府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着力于改善和优化农村合作金融生态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条件,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Abstract]:The choice of government behavi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rural cooperative finance, such as orientation, depth, breadth and speed. The scarcity of capital and marke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rategic goal of economic take-off. However, with the chang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market-oriented level, The inherent drawbacks of this model began to be fully exposed, and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dministrative control to replace the marke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ccelerated. At present, the reform of rural cooperative finance in China has entered a critical period, attacking key areas and deep water areas. The rational choice of government behavior should be optimized from rent preference to efficiency preference in a timely manner, insist on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under the market leadership,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provincial joint news agency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public service as the center. It aims at improving and optimiz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rural cooperative finance, creating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fair competition, and providing good policy and system guarantee.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长三角统筹户籍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1BJL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83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江曙霞,罗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政府效用函数的动态优化——基于租金偏好和效率偏好的选择[J];财经研究;2004年11期
2 黄少安;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假说及其对中国制度变革的解释——兼评杨瑞龙的“中间扩散型假说”和“三阶段论”[J];经济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潘艳红;;论行政垄断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侯作前;周鲁耀;王伟;;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法分析——兼论地方的经济调控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杨善发;;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代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郭继;;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交叉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张宏军;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吕明;;制度、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对法治“本土资源论”的一种补充[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孙义飞;王晋新;;多元化、多样化、拓展化与开放性——西方学术界“17世纪普遍危机”论争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10 李玉;;惯性与变迁:北洋政府时期的公司股息制度[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程宇;;引入“政府型强互惠”假设的不完全资本市场的演化[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4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徐志华;茅丽华;;转型期中国农地产权制度问题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唐清利;;私权与公权界限模糊领域的司法选择[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7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8 史晋川;王婷;;社会网络与非正式金融制度——基于私人秩序与替代性法律的视角[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田钒平;;制度结构研究范式的理论反思与回归[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陈健;;现代公民制度成因浅析——兼议政府职能转换[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章于芳;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接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s,
本文编号:1663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6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