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的时滞关系检验
本文选题:货币供应量 切入点:消费价格指数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0年08期
【摘要】:货币政策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主要手段。从理论上讲,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必将引起消费价格的上涨。文章选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研究物价稳定的代表指标,在总结各种测算时滞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我国三种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时滞关系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同时,测算出的时滞也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Abstract]:Monetary policy is one of the main means of macro-control in China. Theoretically speaking, money supply is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of China's current monetary policy. The increase of money supply will lead to the rise of consumer price. This paper selects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as the representative index to study price stability, and summarizes various methods of measuring delay. The time-delay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y supply and consumer price index of three different calibre in China is calculated by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As the intermediary of our monetary policy, the money supply of our country is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the measured time lag also provides a data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carry out macro-control.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XJY038) 国家教育部社科规划资助项目(06JA630056)
【分类号】:F822;F72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春平;货币供给对产出与价格影响的变动性[J];金融研究;2002年07期
2 刘斌;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间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索彦峰;于波;;转型期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6年06期
2 王涛;我国产出、货币供给与价格关系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3 杨枫,蔡永彤;货币中性问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及政策意义[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伍志文;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反常规关系: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传统货币数量论面临的挑战及其修正[J];管理世界;2002年12期
5 唐志祥;;中国货币政策数量效果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1期
6 曾令华;李红光;;现阶段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的相互关系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李琼;王志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渠道抑或信贷渠道[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蒋瑛琨 ,刘艳武 ,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9 盛朝晖;;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分析:1994-2004[J];金融研究;2006年07期
10 刘玉红;高铁梅;;中国动态货币政策乘数和总需求曲线分析[J];金融研究;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敏;田益祥;;VAR模型的GMDH估计方法及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2 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英章;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提升途径[D];浙江大学;2002年
2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雷明国;通货膨胀、股票收益与货币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李南成;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5 易行健;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7 何运信;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李昱;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鹏;以利率为主的多目标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10 刘玉红;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平;新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统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周浩;我国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王朝军;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闫小娜;泰勒规则及其在我国的检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高辉;中国货币政策效果检验与利率市场化建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6 康荔;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与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单俏颖;中国货币政策数量效果的检验与特征分析[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8 肖六亿;中国货币产出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管礼平;我国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王瑞娜;我国货币供量对实际产出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谢平!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北京邮编:100037;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00年01期
2 刘斌,张怀清;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J];金融研究;2001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伟;;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探讨[J];商业时代;2011年20期
2 杨溢;;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3 伍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4 魏蓉蓉;崔超;;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6~2010年数据的分析[J];经济问题;2011年09期
5 周潮;;货币供应量与股市波动相关性浅析[J];青海金融;2011年08期
6 吴秀波;;房地产调控的重点在于消除形成泡沫的货币基础[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1年06期
7 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现金管理课题组;丁胜利;;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分析[J];中国货币市场;2011年08期
8 曹婷;;流动性过剩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途径及政策应对[J];现代商业;2011年23期
9 陈雄强;张晓峒;;货币供应量的实时监测——基于季节调整方法[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10 杨峥民;;我国房地产调控中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J];中国外资;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争鸣;郭鹏辉;;金融DIVISIA指数与中国货币增长率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巍;;过度货币供应下的通货膨胀、证券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收益——来自中国的证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3 焦方义;;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宏观调控策略[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4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张荔;田岗;侯利英;;外汇储备、外汇交易量与CHIBOR利率的VAR模型(2000—2004)——兼论“三元悖论”下冲销干预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6 龚敏;李文溥;;扩大内需中的货币政策效应——1996-2003年的实证分析[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许经勇;;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套运作[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8 石磊;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9 石磊;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10 胡凯;屠卫;;弗里德曼规则、托宾效应与经济增长[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楼市与股市为何此起彼伏[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本报记者 董沛;消费价格指数的玄机[N];工人日报;2007年
3 曲力秋;通胀压力释放在股价房价上[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4 童海华;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宋蕾;邱晓华:希望居住价格5年内占比CPI二成[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记者 徐园;我的钱袋,何处安放?[N];浙江日报;2010年
7 任晓邋张朝晖;未来或进入降息通道[N];江苏经济报;2008年
8 周义兴;判断当前经济形势需有经济周期视角[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9 杨红旭;当CPI“调戏”民众智力时[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10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毕吉耀;“双防”面临国际考验[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娅芬;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规则有效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张搏;我国货物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鹏;以利率为主的多目标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4 段炜;金融产品创新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常玉春;货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李松华;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8 袁靖;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我国应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何蛟;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青;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2 李喜国;中国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的关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兆龙;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周莘惟;论中国货币政策之中介目标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高丽娟;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徐青娇;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实证分析[D];兰州商学院;2008年
7 谢红芹;我国国际储备规模需求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张泽福;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检验[D];厦门大学;2009年
9 高领军;外汇储备和M2相互关系各国比较分析及对我国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黄小雄;关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反常规关系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63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63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