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文化向度
本文选题:货币 切入点:文化 出处:《求索》2010年06期
【摘要】:文化作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及其知识与意义系统,是伴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的。货币是人类创造力的一种外化,是人类社会文化和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所引导的社会文化主导精神观念的转变,实现人类的社会化,导致现代生活的客观化,促进个体发展的自由化。货币以其价值的中立性,成为人们生活意义的最终调节者,成为衡量价值的尺度。在金钱尺度因素的作用下,现代社会衍生出经济功利的文化意识,这有着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有着某种腐蚀作用。
[Abstract]:Culture, as a way of human existence and a system of knowledge and meaning, develops along with the changes of society. Money is an externalization of human creativity. It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It lead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and cultural dominant spiritual concept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objectivity of modern life. To promote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Currency, with its value neutrality, becomes the ultimate regulator of people's life meaning and a measure of valu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onetary yardstick, modern society has derived a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economic utility. This ha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but also has the certain corrosion function.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思政部;
【基金】:广东省社科规划课题(09C-11)
【分类号】:F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邓伟志;论货币对社会的二重性[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2 王小章;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J];社会;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向钱看”的经济正当性与道德正当性[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欧阳彬;;以整体性原则把握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李岳阳;;浅论叶芝的精灵理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4期
4 宋扬;夏磊;;探源齐美尔社会学中悲观主义——齐美尔眼中的现代社会[J];黑龙江史志;2008年16期
5 张笑扬;;货币拜物教与符号乌托邦——后危机时代货币本质和主体价值审思[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6 何建津;;资本批判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探析——基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批判的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张笑扬;;后金融危机时代货币符号的政治哲学解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03期
8 禹芳琴;;论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09期
9 禹芳琴;;货币拜物教对社会关系的渗透及对和谐社会建构的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年04期
10 胡俊红;;中国古典家具的造物之美[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4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7 吴立忠;当代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与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玲;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正明;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哲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张小山;齐美尔社会研究方法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2 何桂兰;知识产权背景下的包装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曹阳;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中大学生创业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晶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郭芳芳;社会主义视域下资本权利管窥[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建红;试论文化矛盾[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11年
7 殷雪峰;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鲁道兰;货币价值评析及其负价值的消解[D];新疆大学;2011年
9 李振;道德文化力初探[D];南华大学;2011年
10 苏晓明;马克思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苏省苏州市:法制化 人性化 社会化 市场化[J];China Population Today;2006年Z3期
2 袁书华;;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心理学解释[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王雯;生产力、社会化和所有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1年01期
4 师谦友;;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人文地理;1993年04期
5 王茂福;企业职工社会化刍议[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5年12期
6 谢明德;分流社会化科学管理[J];湖南经济;1996年04期
7 陈力军,张学军;论市场经济的本质——社会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8 李海军,张志平;建立社会化行销体系势在必行──山西移动通信城乡行销网络发展情况调查报告[J];邮电企业管理;2001年15期
9 王兰;昆明供电局规范“社会化抄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1年04期
10 王祖康;;管理社会化及其实现途径[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海涛;敖海华;;西部地区高师社会化的一点思考[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朱丽丽;吴增红;;地质情报与资料社会化工作的浅思[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3 韩兆宽;;博物馆应成为社会化的信息管理中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李延;;公共图书馆与国民信息素养教育[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经明;;推进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建设思考与设想[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魏永辉;;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李兰芬;;论家庭道德的社会化[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8 祁元;;区域“社会化像元”研究及其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徐颂峰;周建社;王炜;;学校健美操训练与我国竞技健美操训练社会化途径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刘铎;;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战略意义与战略选择[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发;焦作推行治安防范宣传社会化[N];法制日报;2004年
2 王朝良;宜阳社会化代收破解电费收缴难题[N];中国电力报;2007年
3 记者 李文峰 通讯员 谭朝云 刘友良 刘平辉;攸县实行行风评议社会化[N];湖南日报;2007年
4 王娇萍;义乌工会社会化维权模式获最高奖[N];工人日报;2008年
5 郭振清;为再就业培训社会化鼓掌[N];工人日报;2003年
6 记者郭清君 通讯员周泽春 李凯;湖北形成社会化预防大格局[N];检察日报;2003年
7 谢虹;技师资格鉴定要走社会化之路[N];江苏经济报;2004年
8 记者 金志明 通讯员 胡荣山;高校医疗保健试行社会化[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本报评论员 董迎春;让“送温暖”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N];工人日报;2002年
10 于洪波;推进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N];辽宁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江宇;家庭社会化视角下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李培良;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刘保卫;互联网对边远地区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D];上海大学;2009年
5 李明伟;媒介形态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6 王海霞;农村维吾尔族女性的行为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冯卫国;行刑社会化论纲[D];北京大学;2002年
8 崔英锦;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王小健;中国古代性别角色的分化及其社会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秦钠;中日都市社区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恒峰;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余文龙;大学公寓园区学生自治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许冲;《解放日报》与毛泽东思想社会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雪萍;打工子弟学校在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蔡平川;建立浙江省社会化人才测评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6 吕鹏;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刘芳华;超越“福利国家”[D];厦门大学;2001年
8 梁霞;家校合作——青少年社会化的有效途径[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宁冬梅;内蒙古A大学学生文化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赵向利;流动儿童社会化状况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63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6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