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基于经济冲击对称性分析的中国—东盟货币合作新思考

发布时间:2018-03-25 17:29

  本文选题:中国 切入点:东盟 出处:《上海金融》2010年03期


【摘要】: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双方关系的实质性提升,也必将促进双方在货币金融上的进一步合作。本文运用SVAR模型和相关性分析,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与东盟10国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10国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年的建设期内得到了很大提高,其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东盟5国最适宜成为未来中国货币合作的备选对象。
[Abstract]:On January 1, 2010, the official launch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AFTA) marked the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will certainly promote further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in money and finance. This paper uses SVAR model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metry of economic shock,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easibility of monetar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10 ASEAN countries. The feasibility of monetar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10 ASEAN countrie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during the 10-year construction period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including Indonesia, Malaysia, the Philippines, Thailand, Vietnam and other ASEAN countries are the most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future Chinese currency coopera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23;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谭庆华;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再考察:一个基于经济冲击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2年05期

2 万志宏;从宏观经济对称性看东亚地区汇率合作的基础[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3 洪林;;东亚货币合作——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和平;20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三大缺陷——兼论21世纪世界货币体系和亚元建立设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杨力;评析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J];财经研究;2002年06期

3 李勇辉,皮志刚;区域货币体系多元化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4 刘力臻,李爽;论东亚货币基金的创建[J];东北亚论坛;2004年03期

5 余玉平;对东亚货币合作模式的再考察[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朱芳;最优货币区理论:欧元的启示与东亚货币区的设想[J];南方金融;2003年07期

7 张磊;论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思路[J];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07期

8 何慧刚;构建东亚固定汇率区的经济基础——兼论东亚单一货币区的可行性[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9期

9 刘兴华;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理论之争及评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06期

10 李恒;系统论视角的东亚货币合作问题[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均胜;亚太地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风险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蒋序怀;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合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丁一兵;经济发展中的汇率制度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李海海;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权;东亚区域金融深化:由金融合作走向货币合作的路径[D];厦门大学;2006年

6 孙佚;汇率理论演变与趋向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马先仙;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李怀定;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郑海青;东亚金融合作制度设计和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张肃;东亚货币合作与货币竞争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青龙;东亚货币一体化问题探讨[D];安徽大学;2003年

2 黄娜;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前景分析与理性选择[D];天津财经学院;2003年

3 黄文青;货币一体化与亚洲区域货币合作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贤成毅;欧元演进的制度经济分析——及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5 刘志惠;东亚金融合作及中国的作用[D];广西大学;2003年

6 皮志刚;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及其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7 黄治树;亚洲10+3汇率合作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8 张喜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实证研究——欧洲经货联盟(EMU)案例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9 李爽;EAMF构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魏巍;“中元”货币区实现的可能性与路径选择[D];山东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余永定,何帆,李婧;亚洲金融合作: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2期

2 赵瑞娟,张晓璐,文雅;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当前东亚货币合作的难点[J];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江瑞平;东亚货币体系危机与重建背景下的日元国际化问题[J];世界经济;2000年01期

4 黄梅波;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能性分析[J];世界经济;2001年10期

5 万志宏,戴金平;货币区的动态最优决策:兼谈东亚货币合作问题[J];世界经济;2003年10期

6 戴金平,万志宏;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经济基础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乔之;东盟的经济合作[J];东南亚研究;1980年02期

2 ;加强宣传报道工作 适应四化建设需要[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27期

3 ;一九七九年鉴定的大型喷灌机[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80年01期

4 李志芳;低碳马氏体 B5钢耙片通过鉴定[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80年04期

5 刘砚刚;全国农村能源学术讨论会中国沼气协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80年12期

6 徐中舒;中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7 范瑾;英国豪瓦教授谈上海经济的发展[J];社会科学;1980年03期

8 ;朝气蓬勃的罗马尼亚消费合作社[J];世界经济;1980年03期

9 ;热烈祝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成立[J];世界经济;1980年05期

10 刘澜波;刘澜波同志致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大会的贺信[J];水力发电;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文吉;杨经绥;;中国镁铁-超镁铁岩组合及研究方向雏议[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张旗;杨经绥;邵济安;姚玉鹏;李锦轶;;关于中国蛇绿岩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刘润进;徐坤;刘鹏起;;中国果树菌根的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4 朱世东;;安徽省野生蔬菜资源考察[A];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5 侯喜林;曹寿椿;;我国蔬菜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及关键技术[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6 李幼铭;吴永刚;;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7 王懋基;蔡鑫;涂承林;;中国重力勘探的发展与展望[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8 吴慧山;谈成龙;;我国核地球物理勘查的若干新进展[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9 李舟波;楚泽涵;;中国测井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10 谭廷栋;;中国石油测井学科的发展及展望[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综;东盟将取消信息科技产品关税[N];中国税务报;2000年

2 文涛;宝马在亚洲市场获得成功[N];中国证券报;2000年

3 驻札幌总领馆经商室 李健勇;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骤减[N];国际商报;2000年

4 亚文;世纪之交的东盟聚会[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5 记者 许钺乃 袁莉 杨晴川;东盟地区论坛会议闭幕[N];人民日报;2000年

6 本报驻泰国记者 孙伟;东盟展活力[N];人民日报;2000年

7 记者 袁莉;东盟表示中国“入世”有益国际贸易体系[N];人民日报;2000年

8 记者 晏明 李超碧;东盟举行农林部长会议[N];人民日报;2000年

9 记者 许宏治;朱昒基会见马哈蒂尔[N];人民日报;2000年

10 记者 许宏治;朱昒基出席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晤[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鞠海龙;中国走向海洋“双区双点”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史智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莉莉;中国长足虻亚科系统分类研究(双翅目:长足虻科)[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戴仁怀;中国殃叶蝉亚科区系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英杰;中国苹果产业经济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苏方林;中国R&D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徐沛君;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10 李文群;中国企业债券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东盟与中国关系发展中的台湾因素[D];暨南大学;2000年

2 焦建;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皖南;东盟国家中小企业:问题与出路[D];厦门大学;2002年

4 张连福;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蒋兴红;走向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分析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6 聂爱生;东盟国家外资利用及其发展前景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万雪飞;合作安全:冷战后亚太地区安全模式的理性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礼;关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9 覃合;东盟国家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货币政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10 许苹;中国与东盟出口产品结构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64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64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2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